■本报通讯员 何双胜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作为鲁西南成立最早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任城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结合工作实际率先探索出由政府主导,残联、民政、卫生、康复服务机构及社会爱心企业参与的“五位一体”助残运行新模式,依托妇幼三级预防服务网络,在全区建立了涵盖婚前—孕前—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的全链条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被评为全国“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基地”、山东省“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残疾儿童康复及早期干预试点任城实践获全国推广。
全力以“复” 提升康教质量
走进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这里没有游乐场的喧闹,也没有课堂的紧张,却有着更多的微笑与鼓励……“康复一个孩子,其实是帮助一个家庭。”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绍宁说。
对每一个来到这里康复的孩子,专家们进行细致化、针对性评估,结合康复需求,提出专业的家庭康复建议,制定以功能为导向的康复目标,定期跟踪、分析进展,全方位开展康复治疗,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服务每一位孩子,温暖每一个特殊家庭。
在科室运河园,李女士正在康复治疗师的带领下与女儿彤彤一起完成当天的康复任务。彤彤今年两岁半,在前不久被发现发育迟缓,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李女士和家人多番考量后选择在这里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让她意外的是,和孩子康复相关的很多事情都会让她参与其中。
“与传统康复机构将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不同,我们推行康复、养育、教育融合理念,突出家长指导作用,通过加强家长培训、家庭指导干预,形成了‘机构干预为主、家庭同步参与’的干预模式,多方位提升干预康复效果。”该院儿童保健部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韩婷婷表示。
科室专家每周都将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为患儿家长集中科普相关疾病知识,从饮食建议到意外事件处理,讲解儿童康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关内容涵盖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家长们对自家孩子情况充分了解的同时,也对孩子的康复更有信心与决心。
“9月初,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有孩子转入普通幼儿园或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的消息,孩子们能和同龄人一起学习,一起长大,去追求自己人生的精彩,这正是我们康复工作的意义所在。”朱绍宁笑着说。
用爱呵护 延续服务链条
锚定“生命至上,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一核心目标,任城区妇幼保健院还大力推行“全链式”服务,在长效机制构建、规范化建设、融合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不断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与婴幼儿托育等工作相结合,医教结合、残健融合,在全国首创了“医、育、康”一体化一条龙儿童康复托育综合服务新模式。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依托医院优势托育资源,可以提供“托育+早期康复”的综合服务,并联合民政、残联等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列入相关救助项目。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我们还和济宁市蓝天幼儿园进行深度合作,在园区建设了幼儿教育场所,并配备了充足师资和康复资源,让他们得以在和同龄人类似的环境中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后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集体氛围中去。”朱绍宁表示。
经任城区教体局批准,科室今年还取得了特殊教育资质,增设了特殊教育,8名适龄残疾儿童纳入学籍管理,可以边康复边接受教育,有力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发展,满足了相关家庭的儿童康复和教育需求。
“目前,儿童康复中心共拥有8000余平方米各类训练用房和1000余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涵盖了总部门诊、运河园、凤凰园等3个功能园区,有医生、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幼教教师及特教教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80人。”朱绍宁介绍, 科室专注于残疾预防和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筛查康复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与低视力康复。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知名机构及专家建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指导,建强了覆盖城乡的儿童保健康复技术人员队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在第一时间得到康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