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第01版:

伏羲陵庙:千年古迹 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胡碧源

伏羲,既为人祖,又为帝首,亦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历代建庙奉祀不绝。

近日,记者探访伏羲陵庙,感受伏羲文化的魅力。

伏羲陵庙,坐落在微山县两城镇刘庄村西,北依凤凰山,南抱微山湖,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伏羲庙,也是济宁市现存最早的古建筑,宋、元、明、清皆有重修。现存伏羲庙由伏羲殿和女娲殿两部分组成。伏羲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在4.6米高台上,台长40.5米,宽34.6米,四周条石砌垒。殿顶为黄绿色琉璃瓦,脊瓦作对吻云龙图案,殿内梁、檩、椽、柱均施以彩绘,殿内有元中统二年重修伏羲圣祖庙碑、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伏羲庙碑等历代碑刻。其下即为伏羲陵,是典型的“上庙下陵”的形制,并且是唯一一座陵上建庙、陵庙合一的庙宇建筑。女娲殿位于大殿后,硬山顶,覆灰瓦,殿内供奉女娲像。

伏羲庙原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里之外,即可遥观,前有三圣阁,后有女娲殿,另有蓍草园、渡善桥、钟楼、鼓楼庙门等,伏羲殿建在中心部位,周围绕以青石垣墙。据悉,1995年维修大殿时,在石质内柱上发现4处北宋七年的刻字,因此证明了大殿框架为宋代建筑,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11日,以“寻根祭祖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2024(甲辰)年中国微山(两城)伏羲文化交流会在两城镇太昊伏羲陵庙举行,这已是两城镇连续举办的第八届庆典活动。

微山县两城镇自古就有祭祀伏羲的习俗,微山境内发现距今八千多年的多处遗址和大量文献资料证明,两城镇就是太昊伏羲氏生活和安葬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于2018年被命名为“中国伏羲文化之乡”。

在今年祭拜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上,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在伏羲殿前肃立恭祭,庄重祭拜始祖太昊伏羲。由两城优秀青少年参演的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八佾舞”,让所有参与祭拜嘉宾亲身感受了伏羲文化的魅力。祭拜大典后,在两城党校内举办了伏羲文化座谈会,来自30多个社会团体的学者共聚一堂,集百家之言,有力地推动了伏羲文化的发掘、研究、交流和利用工作,增强了华夏儿女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济宁各商会代表及知名企业家欢聚一堂,召开济宁名优名牌联谊会暨两城招商恳谈会,共同为弘扬传播伏羲文化、打造文化“两创”交流平台、搞好名优品牌推广、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全网爆火的“水下森林”“水上公路”拍摄点的独山岛上,举办了为期4天的“三月三”伏羲庙会,包含朝阳洞祈福、文艺演出、特色美食、非遗展示等活动,让人们重温人间烟火气……伏羲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举办,更加聚集了人气,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两城镇观光旅游。

随着连续8年伏羲文化庆典活动的举办,该镇独特的人文魅力正逐渐被世人所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微山县两城镇依托山、水、林、田、湖、庙、岛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伏羲文化以及两汉古城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融汇成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2024-11-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8970.html 1 伏羲陵庙:千年古迹 历久弥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