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存刚
本报通讯员 李鹏昊 满广宇
“大娘,天冷了,屋里烧煤球炉子一定要注意通风,电热毯要及时把插头拔下来,注意安全……”作为一名党员,金乡县马庙镇和谐新村的申桂霞多了一个身份——党员街巷长。她包保村里的10多户村民,每周都去村民家中走访,嘘寒问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和谐新村,像申桂霞这样的党员街巷长还有26名。“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我们村划分为27个街巷片区,每个街巷片区原则上不超过20户。”和谐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祥介绍,按照积极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村内党员主动担任街巷长。
“我们构建党委‘统’、支部‘领’、党员‘管’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由镇党委牵头抓总,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农村党员担任街巷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马庙镇党委副书记王承洲介绍。
如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乡县探索出一些新做法、新经验。
“新网格”联动,激发乡村自治活力。金乡县本着“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网格走进群众中”的工作理念,建立以“网格”为工作基础的“党建+网格”工作模式。通过搭建“村级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街巷长”村级治理组织架构,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乡村三级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治理工作中的“关键少数”作用,全县把413个行政村划分为2740个网格作为农村治理的基本单元,每个网格划分为若干街巷,每个街巷覆盖10户左右,选配一名“网格员”(街巷长)具体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合力”共治,凝心聚力为民服务。金乡县突出党组织引领功能,将所有财政供养群体、各类“公益岗”全部纳入村级治理队伍,统筹使用村内无职党员、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两代表一委员等人员力量,任命2740名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推选9927名无职党员、公益岗、后备人才等人员担任“网格员”(街巷长)。同时实行双向打分制度,即群众每季度对网格长、网格员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评成绩作为网格员绩效补贴、村干部专业化管理等重要依据;网格长、网格员每季度对街巷群众打分,纳入村居群众“信用积分”奖励范围。
“新格局”提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幸福的人居环境。通过在党群服务中心或文化广场等显著位置悬挂网格、街巷划分平面图,亮明规划布局及组织架构。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再到提前预防问题,提出了“三亮五争五必到”的工作机制。网格员身兼宣讲员、调解员、服务员、卫生员等多职,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局面。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胡’百应”“说是‘壁’回”等先进数字化村级治理平台经验,搭建人、地、事、物、组织“五位一体”的网格基础数据库,实时收集上传解决村情民意,做到有呼必应、高效联动。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群众14.73万次、解决群众诉求378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