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第01版:

种枣选冷门 小村成热门

■本报记者 杜文闻

本报通讯员 张妍 曹楠

近日,曲阜市时庄街道八里庙中华梨枣种植基地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场中华梨枣采摘节开幕仪式正在火热举行。这是引进梨枣种植后,八里庙村举办的第二届采摘节。

“我们村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连续举办了两届梨枣节,打响了‘八里庙梨枣’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时庄街道辛庄村党总支书记、八里庙自然村负责人颜景立自豪地说。“产品力和营销力”同时发力的想法,让梨枣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也让这个不大的村子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

走进八里庙梨枣园,枣林郁郁葱葱,枝头的梨枣成串成簇,压得枣枝摇摇欲坠。颗颗梨枣果肉饱满,阵阵枣香随风飘过,让人垂涎欲滴。来采摘的游客穿梭在枣树间,不一会儿工夫,袋子里就装满了沉甸甸的梨枣。

八里庙村位于曲阜市时庄街道的东北部,人均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相对较低。“过去村里主要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年忙到头却没多少收入。”65岁的村民鹿梅荣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破解村里无产业的难题,2021年,时任八里庙村党支部书记的颜景立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决定引种“冷门”水果——梨枣。“梨枣在鲁西南市场还是空白,很少有人种植。这个品种好管理,产量和市场价格都不错。”颜景立说。

“种经济作物能不能卖得出去?万一遇到恶劣天气,减产或者绝产了怎么办……”颜景立回忆说,对于种枣这件事,一开始多数村民不认可,他们觉得虽然种粮食不挣钱,但起码踏实。

八里庙村党支部决定先行先试,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梨枣产业。白天到外地学习管理经验,傍晚赶回后又化身农机手,为枣树打药、施肥。这样的经历,在颜景立身上不知重复了多少回。“自己干,一次能省下不少费用,别人干我也不放心。”颜景立笑着说。

如今,4年过去,八里庙村建设了中华梨枣采摘园,梨枣等其他品种种植面积达到280余亩,种植枣树2.4万余棵,预计今年产量达30多万斤,产值100万元以上。

单纯种植梨枣,一旦市场不好,农民就会丰产不丰收。如何让梨枣持续稳定地卖出好价钱?颜景立心里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可以多种几个品种,搞鲜枣采摘,发展乡村旅游,等种植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再发展梨枣深加工产业。

颜景立的想法,与时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琦不谋而合。2023年10月,在时庄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八里庙村举办了首届八里庙中华梨枣采摘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我们是隔壁乡镇的,之前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大片枣园。以后我会带着家人经常来采摘。”“我们从新闻上看到了采摘节的报道,专门从兖州开车过来的,枣很好吃,我们准备多摘一些带回去给亲戚分一分。”

采摘节开幕式结束后,每天都有来自周边乡镇和其他县市区的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批发商更是络绎不绝。

“目前我们的梨枣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订购,这样好的市场,证明了我的选择和坚持没有错。”颜景立笑着说。

“八里庙村作为时庄街道乡村振兴片区核心村之一,我们通过举办‘中华梨枣采摘节’,打造了八里庙果蔬新IP,为农文旅融合发展蹚出了新路子。”王琦说。

如今,梨枣已经成为八里庙村的名片,村庄也因梨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枣酒、枣干、枣泥等产品的深加工,通过延伸梨枣产业链,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梨枣产业做精做优。”颜景立说。

2024-11-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9098.html 1 种枣选冷门 小村成热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