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曲阜11月26日讯(记者 杜文闻)为充分展示我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突出亮点,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济宁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委宣传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集优势,始终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文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按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坚持高位推动,政策保障更加坚实。建立济宁市文化产业领域升规纳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开展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百名干部助企行动,包保重点文化企业100余家,常态化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培育规上文化企业340家,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位居全省第5位;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全省第6位。
壮大发展载体,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持续建设以曲阜和邹城为中心的孔孟文化、以济宁城区为中心的运河文化、以微山湖为中心的生态水乡休闲文化、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4大研学旅游集聚区,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高地、儒家文化研学旅行目的地。今年以来,集科技、文化、娱乐、教育为一体的重点文旅项目济宁方特东方欲晓、全国首个纪实情景行浸式文化朝圣夜游项目曲阜市灯火蓼河里文商旅综合体陆续投入运营,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加速培育。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新业态的政策支持,大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济宁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济宁创新谷科创服务资源,先后培育豆神动漫等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动漫企业、4家挂牌上市企业。
鼓励交流合作,产业平台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两创”方针,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重点活动。今年7月,高水平承办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济宁分会场暨首届济宁市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销售各类图书2.2万余册,签约落地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等9个合作项目。精心策划2024年度“黄河大集”文旅惠民活动,不断丰富我市黄河文化内涵。
注重品牌带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工程,济宁市47家企业入选2023年“山东手造·优选100”,数量居山东省第5位。济宁市玉堂酱园等3家非遗工坊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入选数量全省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