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参天大树,也要万木竞秀
12月2日 《人民日报》 李拯
背景: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观众与人形机器人的交流互动颇为顺畅。博览会上“争奇斗艳”的新技术、新产品,展现着中小企业向“新”而行的努力。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指数为50.7%,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1.9%,连续7个月处于景气区间。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状态,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强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点摘要: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活,往往深耕细分领域,在推动创新上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补齐短板、填补空白、打破垄断、储备未来技术……无数中小企业择“一尺宽”、掘“万米深”,在细分领域挖深、做透、走高,在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发光发热,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势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也关乎经济发展大局。中小企业数量大、分布广、触达深,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和重要“蓄水池”。中小企业如同经济有机体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有助于畅通经济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和网络效应。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有大企业这样的参天大树,也要有广大中小企业万木竞秀;既要有“大象军团”,也要有“蚂蚁雄兵”。中小企业稳,发展预期稳;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无数中小企业如同点点繁星,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的灿烂星河。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激发广大中小企业的活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就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为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补好智能制造短板弱项
12月2 日 《经济日报》 马小强
背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8%。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个工业大省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贡献率超过四成。当前,在把握制造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如何稳步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观点摘要: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抓关键,瞄准短板弱项,多措并举。一方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科学设计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化改造行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联接,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系统评估诊断、分类改造提升、分级示范引领、深化要素赋能,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适当超前布局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数智化基础设施。加快拓展“5G+人工智能”向智能制造各环节深度延伸,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推动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及时提供一批高质量智能制造发展案例。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
此外,构建用以支持智能制造的创新生态系统。完善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让各类制造业企业放心集中优势资源,大胆瞄准擅长环节,协同发力。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构筑产业生态竞争新优势。
让博导真正回归岗位而不是头衔
12月1日 《北京青年报》 蒋理
背景:据报道,今年6月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张林峰,现已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当博导,引起舆论关注。
观点摘要: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当博导必须得有教授职称,助理教授怎么能当博导?其实,博导并不是比教授更高的头衔,而只是一个岗位。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刚当上助理教授,就带博士当博导,这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很正常。我国高校近年来也一直在推进博导从头衔到岗位的改革,破除唯帽子、唯头衔,重视博导的实际带教能力,这给了青年教师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博导是岗位不是头衔、荣誉,更不存在博导比普通教授更高一级的问题。这是我国教育部门早就给博导做好的准确定位,但是,在过去近30年中,我国社会舆论与高校,都存在把博导视为头衔、荣誉称号的现象。受此观念影响,博导制度建设影响了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首先要成为教授,才能遴选为博导招收博士,这让一些青年教师只能跟在博导后指导博士生,而不能独立指导博士生,这也影响了博士教育发展。
把博导作为一个岗位,还意味着可实行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助理教授只要能招到博士生就能当博导,教授如果招不到博士也就不是博导。这可促进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而不是论资排辈,也可促进博导重视博士生培养,以教育声誉与教育能力吸引学生选择。
春晚主题“巳巳如意”展现汉字文化魅力
11月30日 《北京青年报》 威利
背景:蛟龙去,灵蛇来。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乙巳蛇年春晚将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农历新年。
观点摘要:一横一竖传文脉,一撇一捺总关情。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因为许多人不认识“龘”,曾引发了一波查字典热潮。2025年的春晚主题又活用了“巳”这个生僻字,同样激发了许多人了解“巳”的读音及含义的兴趣。而公众对春晚主题尤其是“巳”字的关注和讨论,必将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和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活用生僻字“巳”也是从一个角度提醒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身处信息时代,应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投身全民阅读,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生动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尊重和传承,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选题方向正确,立意高远深邃,值得点赞。(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