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乘风破浪,铸就巾帼荣光!
五年砥砺奋进,谱写华彩篇章!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交出了一张精彩纷呈的“巾帼答卷”。全国妇联领导两次莅临济宁调研视察,为我市妇女事业发展指引方向,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硕果累累;广大妇女与时俱进、勇担使命、踔厉奋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同心向党 奏响妇女思想引领时代强音
█本报通讯员 王晓宇
思想引领风帆正,初心如磐行致远。五年来,济宁妇联坚持把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创新推动形成顺应济宁发展的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
“深刻+生动” 政治引领绘制“同心圆”
用“共情”引发“共鸣”。将宣讲作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抓手,打造“圣地女声”“舞前微课堂”宣讲品牌,形成全市“1+10”宣讲矩阵,组建基层党组织女书记宣讲团、巾帼志愿者宣讲团等多元化宣讲队伍,开展“巾帼心向党”系列宣讲活动8000余场,受众150余万人次,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庭院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教+服务” 价值引领绘就美好图景
用创新引领新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 巾帼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创新“文艺+宣讲”的宣传形式,将婚俗新风三句半、小戏小剧等接地气聚人气的节目搬上舞台。各级妇联组织联合多家单位创作推出婚俗文化作品40余部,组织送戏下乡、小戏小剧等文艺展演400余场,广泛宣传文明婚俗新风尚。以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为重点,打造“爱在儒乡”婚恋交友品牌,广泛吸收各类社会资源,促进政企、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交友活动。全市各级妇联举办“玫瑰之约 幸福在线”青年联谊交友、新婚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500余场,覆盖青年5万余名,在全市广大青年群体中有力培树了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选树+培养” 典型引领讲好女性故事
用先锋激发能量。各级妇联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培树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各条战线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妇女先进典型。全市涌现出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201个,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341名,省级三八红旗手标兵2个。事迹报告会、巾帼风采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巾帼先模展播”“济宁女性好故事”等新媒体专栏,让身边榜样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线上+线下” 网络引领“她风采”
用网络凝聚人心。充分利用妇联“一网一微一号”宣传阵地,与各级妇联新媒体阵地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矩阵倍增效应,强化网上妇女思想引领作用。全市各级妇联累计编发新媒体稿件3万余篇,阅读量超2000余万人次,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200余篇,市妇联入选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优秀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持续巩固,网上宣传队伍不断壮大,妇联“朋友圈”持续拓展,带动百万女性争做巾帼好网民,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逐梦前行 巾帼同心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是梦想成真的时代。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发展大浪潮,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全市各级妇联主动作为,为女性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服务大局 建立女性创业就业蓄力站
在乡村振兴中彰显作为。送技能,增强妇女致富能力。“致富领头雁”培育工程培树省、市“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优秀女农人”,开展巾帼电商、乡村女工匠农匠培训,惠及妇女群众3万余人次。搭平台,营造线上线下共创环境。培育了一批“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了一批巾帼产业项目,济宁“巾帼好品”入选京东“巾帼好品馆”。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培树省、市“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优秀女农人”等创业典型134名,1人入选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
在科技创新中主动担当。聚焦女性科技创新,成立“创业创新专家服务指导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女科技工作者联盟”,开通巾帼科技助农兴农直通车,近百名女科技工作者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40余万群众提供科技服务。组织巾帼企业家参加科技成果交流活动,将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科技服务两张清单送到“妇字号”涉农企业手中,持续跟进了解企业需求。
在东西部协作中积极助力。举办济宁、新疆、万州三地特色“巾帼好品”直播带货、妇联“严选”爱心助企等活动,签订济宁市妇联、万州区妇联“十四五”东西部协作协议,捐赠扶持资金,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新疆、万州本土农产品品牌落地济宁,东西协作再上新台阶。
服务妇女 点燃女性创业就业新引擎
送岗位,增加女性就业机会。常态化开展“春风送岗”活动,探索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帮助10万余名妇女就业增收。在全市开展“雏凤计划”,为1万余名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送资金,为女性创业保驾护航。为创业女性推出巾帼信用贷、“儒·信”巾帼贷、鲁担巾帼贷等金融贷款55.54亿元。送服务,解决女性“后顾之忧”。擦亮巾帼家政服务“金”字招牌,成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联盟,带动近3万名妇女就业创业。
建新功,提高女性创业激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挖掘优秀项目60余个,2个项目获得山东省妇女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五年来,受表扬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210个,巾帼建功标兵、巾帼岗位明星827个,市级以上巾帼建功先进集体57个。
用心用情 书写服务妇儿“她”答卷
夙兴夜寐,躬耕不辍。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始终保持服务妇女儿童的初心,积极为妇儿办好事、做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蓝图变成妇女群众可触可感的现实。
健全政策体系 权益保障更加有力
以实施“两个规划”为主线,市委、市政府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政府专项督查,实现了妇女儿童事业与城市社会发展大局同部署同落实;市人大建立济宁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开展反家庭暴力“一法一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调研评估,从源头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政协针对妇女儿童实际需求,通过提案办理、专题协商等,着力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市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家事维权部门联动机制、反家暴联席会议制度、妇女儿童维权“五项机制”等,将妇女儿童维权重点事项纳入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一体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我市妇女儿童发展状况取得了明显进步。
深化关爱服务 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民生无小事,全市各级推出有力惠民举措,保障妇女儿童过上美好生活。打造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济宁模式”,招募爱心妈妈3979人,结对儿童5605名,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集中集体陪伴基地、符合条件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关爱、省市县三级爱心妈妈驿站等三个全覆盖,工作得到全国、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经验在全国推广,“爱心妈妈”成为我市妇女儿童工作的亮丽名片。
“春蕾计划 梦想未来”“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爱心大篷车”等公益活动惠及困难妇女儿童2万余人,其中,连续四年开展“齐鲁润春蕾”联合募捐活动,募集资金935万余元,位居全省第一位,累计资助女童10857人次,339名春蕾女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稚梦启航”宣传助力托育高质量发展,组织1万余个家庭精准对接托育机构,参与《3岁以下婴幼儿生活照护托育服务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持续推进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争取各级资金720余万元,1170名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受益,市级低收入适龄妇女“两癌”保险试点保额达2.14亿元。
优化社会环境 平等权利更好实现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市、县(市、区)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培训规划,推动男女平等观念进入决策主流,各级共举办专题讲座近30期,4000余人次接受培训教育。实施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项目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中小学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试点学校154所。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友好理念,高规格建设儿童友好城市,200余项儿童友好相关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一批儿童友好空间相继建成,儿童健康成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济宁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筑牢服务阵地 干事舞台更加广阔
哪里有妇女儿童,哪里就要有妇联组织。在组织阵地建设中,全市在城乡社区建立1700余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妇女儿童家园、巾帼志愿“阳光站”,267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5.6万余名巾帼志愿者,倡扬新风、扶弱助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唱响了巾帼之歌,在广场舞队伍中创建志愿服务组织的做法被全国妇联宣传推广。
全方位推进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阵地建设,制定《全市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500多个家事纠纷调解站、妇女儿童维权站齐发力,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维权服务,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设立法院庭前调解室,与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同向发力,构建起多部门的“全联动”服务调解机制,为11.3万对夫妻提供婚姻辅导服务,6.1万对夫妻重拾幸福。
做实“家”文章
厚植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文明根基
家风家教润无声,薪火相传永不息。五年来,济宁市妇联引领广大妇女构建和睦家庭、涵养良好家教、弘扬醇厚家风,以小家和睦共筑社会和谐。
凝聚“家”力量 绘就社会和谐图景
筑家为基。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承办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家庭文化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家风文化传承,凝聚家庭文明共识。实施“家在儒乡”家庭建设工程,“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荐优秀家庭典型3万多户,在孔孟大地持续唱响孝亲敬老、和谐兴家主旋律。庭院“小美”不仅关乎家庭幸福,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各级“美丽庭院”28.9万余户,实现村村建有“美丽庭院”的目标。
优化“家”服务 打造养教有方港湾
家教润心。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济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联合中国儿童中心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现场工作交流活动、共建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分别会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济宁学院举办家庭教育骨干、指导师培训班,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选聘家长学校“第一校长”,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4180处,协调优质家庭教育服务资源下沉到村、社区,提供“菜单式”服务,让众多家长享受到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弘扬“家”文化 高扬向善新风旗帜
家风领航。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家风、革命红色家风、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家庭文明新风尚充盈孔孟大地。组织实施“好家风传播工程”,家庭家教家风宣讲报告会、家风主题展、传承好家风网络直播等活动覆盖群众200万人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贴群众需求,组建“齐鲁好家风”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常态化活动,累计开展“送法进万家”、亲子阅读、母亲素质提升及家教家风宣讲等各类主题活动5万余场,受益群众150万余人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妇联改革
当好妇女群众贴心“娘家人”
以革新突破瓶颈,用创新激发活力。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自我革新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化妇联组织改革,践行初心使命。
抓基层打基础 推动妇联组织改革破难
开展“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创新行动”,实施“强基础、增活力、促提升”工程,打造改革创新项目23个,89个基层妇联组织入选省改革创新先行试点。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济宁市推进新兴领域妇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在“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3500多个,其中,成立快递、外卖、直播、电商等68个新就业群体行业妇联,基层根基不断夯实。
抓队伍促发展 培优育强妇联干部队伍
加强专挂兼相结合的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市县两级妇联配备挂、兼职副主席,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会改联”成果全面巩固,34538名执委活跃在基层一线。实施“十百千万”巾帼领头雁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县乡村四级联动培训基层妇联组织成员近4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妇联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积极推行执委履职、执委领办项目、执委轮值等制度,开展“妇联执委进万家”“一名执委一面旗”等活动,全市妇联执委围绕政策宣传、就业信息、资金扶持、岗位培训、“美丽庭院”建设、关爱服务等方面开展“六送”帮扶活动,让妇女群众切实感受到来自“贴心娘家”的温暖呵护。寻找“最美基层妇联人”2600余名,“头雁”作用有效发挥。
五年的幸福时光,五年的收获盈筐。站在新起点,济宁市妇联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妇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高水平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以更高水平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妇联工作体系,以更高水平推进济宁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