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第07版:

年关将至,警惕这些新骗术

近日,一演员被拐骗事件引发关注,敲响反诈警钟。随着年关将近,诈骗分子也企图开展年终“收割”,利用群众出行、购物、交友等各类机会精心设计骗局,值得警惕。

“旧瓶装新酒” 网络诈骗套路频出

临近春节,诈骗犯罪易发多发。笔者梳理发现,一些网络骗术通过“旧瓶装新酒”不断升级。

——机票“退改签”+“共享屏幕”。

近期,罗先生接到电话称他预订的航班取消了,对方表示,可帮助办理改签并支付航班延误赔偿金,但需要他下载相关软件,按提示操作。这一新型“退改签”骗局中,骗子诱导当事人下载“云服务App”会议软件,实现屏幕共享,期间打开银行App、付款码。一番操作下来,罗先生银行卡内的3万多元余额被转走。

“共享屏幕”已成为诈骗分子新手段,一旦开启此功能,屏幕上显示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等内容都会同步让对方看到。

——伪装短信+“安全控件”。

年底,不少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骗子也瞅准“契机”。杨某收到“积分兑换空气炸锅”的提醒短信后,看到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相似,没多怀疑就用手机打开链接,进入“掌上营业厅”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还会引导当事人进入“全国银联信用卡提额专用”页面,下载的所谓安全控件实际上是木马程序。杨某提交信息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近8000元。

“摇身一变” 冒充特定身份“设套”

一些诈骗分子绞尽脑汁伪装身份,达到精准施骗的目的。

——冒充快递员实施“刷单”诈骗。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盯上了黄金、现金转移。近日,刘女士被假冒的“顺丰快递员”添加好友,并被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展示各类礼品图片,由刘女士自行挑选。在挑选的礼品送达后,对方便诱导其下载自制的刷单App。在这款App中,客服发布包括为淘宝商家点赞、关注等在内的任务,并声称刘女士完成任务后可通过微信红包获得返利。

当刘女士申请提现时,对方以需要支付“救援金”为由,诱使刘女士通过网约车向指定位置运送88000元现金,所幸刘女士的行为及时被警方拦截。

增强警惕意识 防患于未然

多位反诈民警表示,反诈不是“遭遇战”,而是“持久战”,要增强警惕意识,提防各类新型诈骗手法。

首先,对于陌生好友申请、陌生短信链接要加强防范甄别,避免落入陷阱。例如,骗子仿冒运营商发来的短信中,利用群众对英文字母“l”和数字“1”的低辨识度,用“l0086”冒充“10086”。

其次,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下载陌生App。多地消委会近日发出节前提醒,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可能包含恶意软件,一旦安装,可能会窃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消费者不要在未经核实的平台上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尤其是涉及金融相关信息,要格外谨慎。

最后,需要以有效方式强化防诈措施。受访者表示,可通过开启手机银行App的“夜间锁”、支付软件的“夜间保护”功能,减少银行卡盗刷风险。鲁畅

2025-01-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6024.html 1 年关将至,警惕这些新骗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