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聚力打造中华研学旅游示范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把研学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先行产业来打造、作为示范招牌来培塑,全力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研学旅游产业集群,聚力打造中华研学旅游示范高地。
完善研学旅游发展机制,我市专门从市级层面组建文化“两创”指挥部研学旅游工作专班,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修学游发展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建立11个部门联动的研学旅游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编制《济宁市研学旅游发展规划》,以“跟着孔子去研学”为主线,聚力打造以曲阜、邹城和泗水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以济宁城区、微山、汶上为中心的运河文化,以微山湖为中心的红色文化,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以嘉祥武氏祠为中心的金石文化等5大研学旅游示范集聚区。延长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基地、营地、课堂于一体的“1+3”产业链条,打造“一县一主题、一地一特色、一带一风光”的“全域、全季、全年龄”研学旅游格局。
为丰富产品体系,构建研学旅游产业集群,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家、省级22家、市级57家,打造“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研学新地标,建成方特东方欲晓、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等研学新场景。研发“青少年研学、亲子教育、政德教育、师德教育、儒商团建、银龄康养”6大精品研学课程,推出“新六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涵盖4大研学主题、18大类647项课程、22万研学课时。针对高校学生、亲子游客、企业团体策划18条“游学兼得”研学旅游线路,串联“三孔”“两孟”、武氏墓群石刻等1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孔子博物馆,推出文物主题游径。
在市场推广方面,我市积极创新,不断擦亮研学旅游品牌形象。成功举办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多彩研学游华夏——特色研学旅游主题日山东分会场等活动,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研修基地”在济宁落地。联合携程、华为、平安等头部企业推出“出游领航员”“寻龙过大年”“十万里美好奔季”等创意营销活动。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一带一路·再读中国”文化体验、“在济宁发现中国文化”全媒体推广、“文旅济宁”国际新媒体矩阵传播等对外交流活动吸引众多海外游客“游读济宁、体验圣地”。
为规范研学旅游市场秩序,我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研学旅游协会、济宁远景研学旅游研究院,制定实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规范》《关于严格规范研学旅行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研学旅行指导师服务规范》《研学旅游服务及安全规范》等系列文件。发布全国“研学旅行导师”师资公益培养计划,成立“教育部家庭教育实验室研学旅行公益讲师团”研学旅行公益服务机构,打造了一支100人的“金牌导游+研学导师”复合型人才服务队伍。优化研学旅游服务、提升基础设施,串联服务区、驿站、观景台、自驾车营地,建设大运河国家步道,实施文化旅游路网规划布局,实现“三支三辅六支线、一环融通游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