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些经营困难企业相继提出破产申请。兖州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打造“兖舟渡·破浪”破产审判品牌,为困境企业提供精准高效司法服务,实现挽救有价值企业、出清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维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府院联动 合力破解困局
司法实务中,破产企业“带押”不动产处置难、变现难已成为摆在法院与管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解决此项难题,兖州区人民法院新增并规范“破产企业不动产‘带押过户’的办理事项”,通过破产企业“带押”不动产办理过户“两步走”模式,全面提升破产企业不动产处置效能。
此外,在如何提升破产企业信息核查效率上,该法院联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率先在全市完成“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窗口建设,通过部门协同、流程优化、集成办理、统一反馈的方式将10个部门办理的29个查询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大大降低了企业前期核查时间成本。开通不动产查询专线,创新“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协同机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
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重生
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8年引发债务危机陷入经营困境,2021年4月面临破产。经兖州区人民法院调查,该公司作为生物发酵企业,行业地位突出,具备重整价值,但其债权债务复杂、矛盾突出,完成重整几无可能。
根据债权人的清算申请,兖州区人民法院连续多次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了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多方意见。为保住企业核心生产要素,全力保障债权人的清偿权益,该法院探索适用“预重整+实质合并+重整”模式,预重整期间,尝试将该公司四家关联企业进行实质合并,通过多渠道发布招募投资人公告,提前展示企业整体核心生产要素、发展前景等价值,为择优选定投资人并重整成功奠定基础,吸引了30多家企业投资人报名。
综合考量后,发现某药业公司愿整体重整,且可以接收该公司大部分职工,与该公司重整意愿契合。为推动投资尽快落地,2023年3月,兖州区委、区政府带队三次赴武汉协调,最终促成了某药业公司的投资,签订了正式的投资协议。
2023年4月7日,兖州区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终止重整程序。此次重整盘活了420亩土地、12.61万平方米的厂房,化解了巨额债务,兑付了职工债权,保障了职工稳岗就业。
数智赋能 激发市场活力
兖州区人民法院始终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破引资工作思路,力争实现经济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023年,该法院联合阿里资产在全省率先推出“破产资产处置与投融资平台”,打通破产程序“企业项目推介——投资人招募——融配资对接”全链条堵点,整合政府部门、网络拍卖机构、金融机构、行业投资者等资源优势,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破产企业提供资产推介、招商、处置、融资配资等一站式服务。
某机械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兖州区人民法院在指导管理人调查破产企业财产后,通过破产资产处置与投融资平台提前发布企业资产信息,扩大了破产资产知晓范围,延长了意向购买人的尽调期间,吸引了某国有上市公司投资,盘活了主营资产。
平台运行以来,共吸引30家本地规上企业、2家国有资产公司、18个中介机构、7个金融机构入驻,盘活价值16.01亿元的破产资产,有效提升了破产财产的处置价值及重整投融资效率,被济宁市营商环境指挥部评为“好客儒乡·宜商济宁”十佳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
“兖州区人民法院以‘兖州渡·破浪’破产品牌为引领,致力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破产审判改革创新的示范标杆,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司法智慧与力量。”兖州区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说。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