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项清 通讯员 包庆淼 崔凯 摄影报道
站在泗水县北部的望母山巅远眺,深蓝色的光伏板沿着山脊起伏,与南部山区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交相辉映。这座曾因群山阻隔发展脚步的县城,如今正以绿色动能重塑山河肌理,在鲁西南大地上书写生态发展的新篇。
群山作纸绘就绿色蓝图。在中册镇 、高峪镇、星村镇的光伏矩阵中,工作人员正沿着山脊穿梭检测。29.7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量,让每座向阳的屋顶都成为微型电站。圣水峪镇风电场里,90米高的叶轮切割着山风,9.75万千瓦的风机年发电量足够点亮整座县城。华村镇生物质电厂内,秸秆与果木废料在特制锅炉中涅槃重生,3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让农业废弃物化作清洁能源。这些镶嵌在群山间的能源明珠,构成了年发电9.43亿度的绿色动脉。
创新密码解锁生态潜能。在柘沟镇施工现场,中铁四局的勘探团队已为300兆瓦空气压缩储能项目采集地质数据。这项运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尖端技术的工程,将把低谷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于地下盐穴。与之遥相呼应的长峰峪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数次方案优化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2995亩的智慧用地规划展现出生态工程的精细刻度。海螺水泥厂区内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新模式,让传统产业披上绿色铠甲。
未来图景涌动绿色希望。泗水润时风电的技术团队在卫星影像前反复推敲,43个拟建风机点位既要捕捉最强风道,又要避开候鸟迁徙路线。在中能新合的多能互补储能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正将温室气体转化为储能介质,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或将在泗水重塑能源存储的未来。
从光伏矩阵到智慧储能,从传统能源替代到负碳技术探索,泗水在群山间搭建起立体化的新能源矩阵。这座山区县正以“风光”作笔,在绿水青山间描绘着“金山银山”的实景画卷,用绿色动能奏响新时代的山河交响。当暮色降临,万家灯火与旋转的风机灯光交相辉映,照亮着这片土地向绿而行的坚定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