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郑微)今年以来,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建筑垃圾运输“一件事”为切入点,通过源头介入精准指导、审管融合全链条服务等举措,市县两级联动推进建筑垃圾运输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助力城市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月上旬,该局联合城管、交通、公安、大数据等5部门研究出台《济宁市建筑垃圾运输“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建筑垃圾运输“一件事”高效办理,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核准许可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源头介入精准指导,实现审批服务“前置化”。从源头规范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在项目立项阶段,行政审批部门即协同城管、住建等部门,开展联合介入指导、主动靠前服务、组织专题培训,详细解读从建筑垃圾备案到产生核准,再到运输核准和处置核准的全链条办理流程和审批要求,明确申报对象、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环节等关键要素,现场解答企业疑问,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少走弯路。
数据共享精简材料,促进审批服务“便利化”。行政审批部门对建筑垃圾运输“一件事”涉及的城市建筑垃圾产生核准首次申请、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6个关联事项,精简重复提交、非必要提交的材料,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一件事”服务模式。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多个关联事项的办理。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依托无证明城市服务平台,实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申请材料免提交,累计减少申请材料60余份,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联合勘验优化流程,推动审批服务“高效化”。针对建筑垃圾运输关联事项办理中涉及的现场勘验环节,行政审批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打破部门间行政壁垒,整合分散的勘验资源,构建起跨部门、一体化的联合勘验工作机制。牵头组织城管、住建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一次性完成多个事项的现场核查,避免企业多次往返、重复备查带来的时间成本。通过实施“联合勘验”,成功实现由“单事单办”向“多事同办”的模式转变。
审管融合全链条服务,构建监管治理“数字化”。行政审批部门强化与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审批信息实时共享,构建“审批+监管”深度融合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通管”作用,全面整合建筑工地、道路交通、消纳场所视频监控资源,利用车载智能终端、卫星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将源头信息与运输信息、处置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完整的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督体系,实现建筑垃圾产、运、消三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