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谷常浩)今年以来,我市以智慧审批为核心,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通过“一件事”改革,助力项目投产达效。
高位推进,打造工程建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需求,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一件事”改革11项,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实施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申请材料平均压减40%,办理环节压减30%。扎实开展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的重点任务,“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高效开工一件事”等事项,线上设立专区、线下设立专窗,实现一次办多事。创新探索多项本地特色的“一件事”,如“政府投资立项一件事”“项目评审一件事”“涉水一件事”“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一类事”等,通过流程再造、并联服务等举措,压减项目审批时间60%。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审批新体系。 我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出台《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投资项目报建申请材料清单》等文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扎实推进工程审批系统与“爱山东”平台的信息联通,推广电子证照应用,为36个事项核发738个电子证照,共享数据超过13500条。此外,开发智能引导服务功能,项目可按照智能引导同步勾选多个审批事项,实现多个事项联动办理,进一步减少部门内部信息流转。
贴心服务,助力项目快速投产达效。 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全市14个县区均组建了项目管家团队,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和填报指导,现场出谋划策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覆盖。一对一精准服务,项目管家团队围绕项目需求,将高效审批服务直接送到项目现场。今年以来,共协助破解项目难题300余项,推动包括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在内的206个项目完成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