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第03版:

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日前,市委书记温金荣在泗水县调研经济运行和森林防火工作时强调,要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总定位、新要求,围绕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任务,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市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发展定向导航。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根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既是区域竞争的需要,也是产业竞争的必然。只有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产业才更有竞争力,企业出路才更宽。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是市委确定的今年“十个新突破”之一,且放在之首,强调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四大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全力抓产业在全市工作大局的极端重要性。把市委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动“232”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在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上下功夫。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个硬招,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特别是对特色产业来说,首先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今年,我市将食品产业纳入“232”优势产业,提出做大做强金乡大蒜、微山湖渔湖产品、兖州粮油、泗水地瓜、邹城食用菌、鱼台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培育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能兴一方业。泗水山好水好资源好,发展食品产业优势突出。依托生态环境优良、农副产品富集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着力培养链主型企业,持续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就能为泗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对我市其他县市区而言,也是如此。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切口、因地制宜,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就能形成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显著的特点。产业链条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就越明显,发展效益就越好,竞争力就越强。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我们就要进一步做实“链长制”,全面梳理标志性产业链,“一链一策”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产业集群。要更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招商顾问作用,更多地采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吸引上下游、左右岸企业落户济宁。要持续做优涉企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办”,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精准攻坚重点企业上市。要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明确时间节点,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为将“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美好图景变为现实夯实雄厚基础。

一时一事易,一以贯之难。让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持之以恒、砥砺奋斗,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04-09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0730.html 1 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