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高,更需多些冷思考
4月7日 《人民日报》 韩文榕
背景:今年就业季,“人工智能”是热门。打开求职软件评论区,“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哪些岗位”“我是文科生,‘上船’人工智能,有机会吗”……类似问题吸引很多关注。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多个高校在新兴前沿领域扩大招生,是对产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回应。
观点摘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校应紧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跟上节奏、抢占先机;但也应因地制宜设专业、定规模,将行业场景融入教学环节,切不可盲目跟风头、抢热度。
于求职学生而言,全方位提升能力才能“拿票上船”。打牢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结合行业需求挖掘自身优势,就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得机会、脱颖而出。
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4月3日 《人民日报》 常晋
背景:责任制是抓实工作的重要方法。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在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时强调,“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观点摘要:用好责任制,重点在抓“关键少数”。“组织上让我们当领导干部,就是派我们在这里站岗放哨,这叫守土有责。”“关键少数”知责于心、履责于行,才能以上率下。要求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就是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督促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落实责任制,关键要保持严的基调。从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再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执行越来越严。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就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行稳致远。
“困”在手机里的老人还需亲情“解困”
4月7日 《扬子晚报》 汪昌莲
背景:“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都不听。”日前,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
观点摘要:老年人沉迷手机,表象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孤独与渴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日俱增。而手机中的社交网络、短视频、游戏等,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看似热闹的世界,让他们在虚拟的互动中暂时忘却现实的寂寞。正如某研究所所长杜鹏所言,互联网技术不应成为老人无法逾越的高山,而应成为连接亲情、丰富生活的桥梁。
亲情陪伴,是解开老人手机之困的关键钥匙。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共处,更是心灵上的交流与理解。子女应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与他们一起散步、聊天、看电视,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除了子女的陪伴,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文化活动,让他们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同时,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培训班,帮助老年人正确、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识别网络骗局,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当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价值,自然不会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
别再让老人孤独地“困”在手机里,子女要用亲情陪伴,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现实世界的窗。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陪伴,让老人在我们的关爱下,享受充实而美好的生活。
无人政务智能厅:
“无感”“隐形”服务的生动样本
4月3日 《工人日报》 戴先任
背景:偌大的政务办事大厅,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各项工作仍能有效运转——据4月2日中新网报道,近日,浙江杭州首个无人政务智能厅在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正式启用。该无人政务智能厅依托“上心宝”智能政务系统和“上心办·云窗”平台,并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机器人导引、AI智能预审、“云窗”兜底办理等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从“人工窗口”向“数智空间”的转型。
观点摘要:近年来,随着简政放权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公共服务事项流程被简化,进一步打通了“群众反复跑”的改革堵点。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仍须认识到,一些政务服务工作依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现场把关,一部分政务服务工作仍不能由无人政务智能厅所完全取代。把能够通过自助方式便捷办理的事项交给智能系统,将宝贵的人力资源用在“刀刃”上,也有利于精简行政资源,可以避免人员冗余,进一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无人政务智能厅是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积极探索,值得在更多地方进一步推广。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巨大力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包括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精减服务过程中的多余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等,从而让政务服务更精准、高效,更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无感”和“隐形”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政务服务出圈的关键词。期待在先进技术的持续赋能下,相关领域的社会治理能搭上数智时代的快车,取得更大的进步、收获更好的成效。(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