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第04版: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济宁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0,位列全市第1名;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2名;PM10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名;优良天数比例为70.7%,位列全市第1名。

2023年,济宁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2,位列全市第4名;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名;PM10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名;优良天数比例为68.8%,位列全市第4名。

2024年,济宁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6,位列全市第1名;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名;PM10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名;优良天数比例为78.1%,位列全市第1名。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张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助企攀登,推动高质量发展。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超前谋划、提前部署,扎实推进重点行业绩效评级“争A创B”行动,积极指导企业申报上级资金补贴项目,将政策文件的白纸黑字变成惠企利企的真金白银,推动了企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2024年,济宁高新区获评A级企业3家、B级企业16家、引领性企业9家,共计28家,约占全市19.6%,总量居全市第一。近几年,先后为41家企业发放上级资金补贴1649万元。

精准帮扶,抓好季节性管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PM2.5和O3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严格执行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措施落地。为减少夏秋季臭氧污染,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工作,坚持以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为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理念,大力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末端治理设施升级工作。济宁高新区有120余家工业涂装行业及印刷行业企业先后使用低 VOCs 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 VOCs 产生;先后有60余家企业建设RTO、催化燃烧等高效治污设施,从末端减少 VOCs 排放。

突出重点,开展综合性治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部门工作联动,形成生态环境牵头、街道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推动济宁高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重点区域内工业源、扬尘源、餐饮油烟等各类污染源管控;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相关部门,指导责任主体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开展“回头看”,坚决把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严防类似问题出现。2024年,济宁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PM10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优水平。通讯员 周芳 张彪

2025-04-09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0739.html 1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