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阴晓彤
2023年8月,济宁市第十二中学加入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更名为济宁市第十三中学红星校区。为提升该校薄弱的化学成绩,我结合校情、学情,以“精准帮扶”为核心,积极探索适合薄弱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参与区域教研活动,观摩兄弟学校课堂,与优秀教师深度交流,将先进经验反哺该校教学。
一、直面问题,找准突破点
十三中红星校区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不少家庭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
1.学生基础不牢:超半数学生化学成绩长期处于低位,对知识掌握处于碎片化阶段。
2.学习习惯缺失:不会记笔记,审题马虎,答题不规范。
3.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家校合力。
二、精准施策,步步为营
策略1:先期家访,知彼助己——家校共育破冰行动
学生开学前,进行了“全员入户家访”,重点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并建立了家访档案,与家长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策略2:扎实基础,有效推进——笔记规范化工程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差的情况,新授课时,在课件中特意剪辑了电子课本,并标注出了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策略3:深耕重点,反复锤炼——微课助力分层提升
为了扭转学生化学成绩普遍较差的局面,经过多次尝试,探索出了比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利用短视频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观看,不断加深对难题的理解。
策略4:见缝插针,有空就练——碎片时间高效利用
利用每周一次的课辅时间,开展“15分钟基础巩固+10分钟错题讲评”,由学生担任“小讲师”;典型错题由中等生分析思路,难题由优等生讲解,老师最后补充。
策略5:项目驱动、实验突围——低成本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生活物品(如注射器、饮料瓶)替代专业器材,开展低成本实验探究。教学中将知识点融入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转型。
策略6:青蓝结对,全程护航——青年教师“跟踪培养”
通过师徒捆绑,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订单式听课培养。采用“三轮磨课法”助力教学,通过“个人初备—教研组研讨—骨干教师示范修订”,确保每节课“目标清、逻辑顺、学生动”。
策略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堂观摩与萃取精华
到更多兄弟学校观摩、听课、评课、议课,将众多优秀的教学模式本土化,进一步优化红星校区的课堂教学结构。
策略8:高校互动,资源整合——“双师型”体系引领
在“双师型”教学体系引领下,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搭建“高校与中学”双师教研平台,每学期与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师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深度切磋交流,形成“理论+实践”循环提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