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第03版:

明确三项主线任务 建优专家服务基地

■郭海波

专家服务基地是连接专家智力供给与基层需求的微观载体与重要平台,旨在创新、优化高技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帮助企业搭建产学研用融合体系,凝聚更多创新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优、建强专家服务基地,需要秉持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要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与人才三者之间的重要桥梁,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要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导向,树立三种认识:第一,企业是创新决策的主体。企业之所以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在于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内在逐利的动力,使得企业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向效益更高的领域转移,为科研活动指明方向。第二,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动力会使得企业把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比如持续投入资金研发新技术,降本增效,维持竞争优势;积极引育高技能人才,维持其技术创新和经营活动。第三,企业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出卷人”“牵头答题人”和“阅卷人”,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具体答卷人”。因此,专家服务基地在运行过程中,要以企业成果转化为最终目标,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产业难题为核心诉求,强化好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定位,扮演好资本、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的桥梁角色。

其次,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要以健全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为基本原则。利益是企业、科研人员等各行为主体方选择理性行为的现实依据,恰当的利益分配是维持专家服务基地高效运行的关键力量。因此,专家服务基地健康运行就必须明确权责关系,必须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运行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参与社会化科技服务需要秉持市场取酬的原则;二是需要明确合作研发成果的归属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是作为专家服务基地的主导者和建设者,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与服务等方面,对公益性技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技术示范推广;对可商品化技术,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转变,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支持,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四是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带动企业创新;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专家的合作可以企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现实依据,以申报省市科研项目为支撑,以回应企业创新发展问题为最终目的,这样可以解决好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的现实难题之间的融合问题。

最后,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要以构建专家服务长效机制为基本原则。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非一时之功,专家服务基地的建设、优化也非一日之功。专家服务基地长效机制的建立既要考虑如何扩大技术需求市场规模的问题,也要考虑技术供给后续效能问题。如何扩大技术需求市场的规模,关系到专家服务基地的自我造血能力。当下,专家服务基地在运行上普遍依靠财政支持,缺乏多元筹资能力。要在社会化科技服务市场上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融入技术需求市场,在推广公益性技术的同时提升可商品化技术服务比重,进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技术供给后续效能问题,不做一锤子买卖。在专家服务基地发展前期,政府要加大项目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等资金支持力度,打破企业对接专家服务基地获取技术上的资金壁垒,同时,也要树立服务科技的意识,打造好专家服务基地的基础设施,吸引更高层次的专家来此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汶上县委党校 本文系2024年度省人社厅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YBKT-64)

2025-04-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122.html 1 明确三项主线任务 建优专家服务基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