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运动,也要会运动
4月14日 《人民日报》 吕莉
背景:北京有条徒步线路叫“香八拉”(从香山拉练到八大处),很受徒步爱好者欢迎。一位朋友慕名打卡,一来没经验,二来装备不专业,一开始走不下来,但多“刷”了几次不仅能走完全程,还爱上了徒步运动。然而,隐隐作痛的膝关节成为新困扰。到医院康复科寻求帮助后,朋友的疼痛逐渐缓解。
观点摘要:有人说,“运动的尽头是康复科”。虽是玩笑话,但也提醒我们,爱运动的人未必会运动。
如何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观念要跟上。运动康复并非专属于运动员,如今日益普及。身体劳损或受伤后,不仅需要因人而异、缓解疼痛的方案,也需要恢复身体功能、矫正动静体态的方法。缺口须补上。运动康复涉及医学、运动学等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较高。人才短缺、良莠不齐是当前限制该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认定、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库。
为大风中的外卖骑手系上“安全带”
4月14 日 《人民日报》 商旸
背景:这两天,北京等城市遭遇罕见的大风天气,阵风最高达13—14级。在这种极端天气中,外卖骑手并没有停下脚步。网络上,大家心疼他们,有人呼吁“大风天别点外卖”,有人提醒“万一迟到不要给差评和投诉”,还有人直截了当“为什么不让外卖员休息”……
骑手们选择逆风而行,是因为城市中确有需要他们帮助的群体,尤其是一些独居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正是有了外卖骑手,这些人群的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也就有了保障。作为城市服务的毛细血管,外卖骑手早已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们的工作支撑起很多家庭的正常运转。是他们的坚守,为我们遮住了生活的一些“风”。我们也应该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外卖骑手系上一条“安全带”,保障他们的权益。
观点摘要:就个人而言,要体谅他们的艰辛。东西如果能自己买、饭菜如果能自己做,恶劣天气就尽量不要点外卖了。确实要点,也请抱着最大的耐心对待可能出现的超时、错送。不要一个劲儿地催促,更不要责备、抱怨。要知道,在极端天气中行驶需要集中精力,催促的电话、责备的话语会让骑手分心,增加出现事故的风险。
就平台而言,要减轻他们的压力。可以及时开启极端天气保障专项,比如超时申诉、免责等举措。可以进行线路优化和派单保护,为骑手匹配更灵活的配送时间、缩短配送距离。同时,为参与大风天气配送的骑手发放相应补贴。
就制度而言,要为他们兜住底。谁也不愿看到有事故发生,但一旦发生,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应顺畅启动。平台经办人员要帮助骑手第一时间在线申请,人社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尽力协助,帮助他们及时就医并报销医疗费用,解除后顾之忧。
无理由退货让消费更无忧
4月14日 《经济日报》 向斯佳
背景:线上购物可享“七天无理由退货”已为广大消费者熟悉,但线下购物仍缺乏明确的无理由退货政策。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近期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鼓励实体店承诺无理由退换货,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旨在提升消费体验,激发市场活力。
观点摘要:部分中小型商家担心此举增加经营成本,影响盈利能力。需要明确的是,“无理由退货”并不是“无条件无底线退货”。相关部门应持续完善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机制,在政策层面鼓励更多经营者参与到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中来,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同时,要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建立动态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不履行承诺的经营者依法依规及时处理,通过约谈、罚款、取缔等方式,倒逼其遵规守法,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鼓励实体店无理由退换货,是促进消费升级、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重要一环。各地还可以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宽松的购物环境,也要通过建立消费者信用记录制度、商家申诉渠道,防止部分消费者利用该政策恶意退货,保护商家合法利益,实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
露营不要“露”出一片狼藉
4月11日 《北京日报》 鲍南
背景:当前正值踏青春游高峰,山野间、河畔旁、公园里,随处可见支起的帐篷与天幕。然而,记者走访多个热门露营地发现,明火烧烤、乱丢垃圾、风绳乱绑、侵占绿地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惬意与自由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观点摘要:爱好露营,向往绿色生活,更应绷紧文明与安全这根弦。事实上,户外圈一直坚守着“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要求在户外活动的全时段都考虑环保因素,做到尊重大自然。当然,露营行为的规范,不仅靠露营者自觉,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与管理。对于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更应加大管理力度,倒逼一些人增强环保与安全意识,真正做到“轻装来、无痕去”。
“露营+钓鱼”“露营+沙滩派对”“露营+篝火晚会”……层出不穷的露营新玩法不断丰富着游客的出游体验,延长着露营经济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2139.7亿元,预计今年露营产业能够带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除了用“立规矩”的方式,也可以在公共空间管理上进行优化。是否可以探索设置更多便民露营公园?城市公园设计能否包含露营需求?扩大优质露营场所供给,避免无处可选只能扎堆儿,不失为一种更值得期待的治理方案。
露营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相遇,更应是人与自然的善意对话。游客自觉、监管有力、场地丰富,露营就不会“露”出一片狼藉,更多人便可畅享诗意栖居。(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