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王晓宇
金乡县妇联实施四个“1+N”妇联组织改革创新行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相贯通、同落实、共提升,实现“四个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1+N”基层妇联组织网,变“面上统抓”为“重点突破”
探索实施“党建带妇建‘三个100%’行动”,推进县域内妇联组织覆盖100%、阵地提质100%、服务优化100%,打造“1+N”立体化妇联组织体系。县级层面吸纳59名优秀妇女为执委,推选4名兼职副主席增强工作力量;机关层面建立“县妇联——系统妇联——部门妇委会”三级管理体系;镇村层面强化3356名基层执委履职管理,推动一线服务;“三新”领域成立快递、物业等11个行业妇联,并在社会组织中建立146个妇女微家及执委工作站。同时,与司法局、企业等22个单位党建联建,吸纳8个女性社会组织为团体会员,延伸服务触角。
建强“1+N”巾帼人才队伍,变“执委有位”为“执委有为”
以“蒜都巾帼英才”人才服务品牌为抓手,统筹做好妇联干部、女性人才的“选育管用”。选好领头雁,锻造巾帼执委“主力军”。建立乡村振兴、直播电商等领域人才库,吸纳全国巾帼新农人辛丽等优秀典型,县妇联科级干部按领域提供“一对一”服务。创建培训班,精培细育巾帼“人才库”。实施“巾帼领头雁淬炼行动”,开展三级执委业务培训、“法律明白人”培训等,累计培训4500余人次;组织赴济南、东营等先进地区学习交流,聘请6部门负责人组建创业服务团,开展家政、电商等培训45场次,惠及3.4万人次。坚持主基调,打好常态管理“组合拳”。推行执委积分制考核,量化21项履职标准,开展“一名执委一面旗”行动,打造450处特色执委工作站,推动服务精准化。打好“动力针”,激发基层服务“新动能”。考察选任12名“90后”妇联主席,近三年推荐提拔12名“85后”镇妇联主席为副科级干部,培育全国巾帼新农人、全国模范调解员等典型50余个,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同步激励。
创建“1+N”服务项目品牌,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探索更有特色、更有效果、更接地气的服务品牌路径,将品牌创建作为推动群众服务的重要抓手。聚焦党建引领,紧扣主题主线。以“金牌党建·巾帼红”省级优秀党建品牌为统领,推出“照亮童年”“闪光的妈妈”等30个“巾帼融”社区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妇儿需求。深掘地方特色,打造工作品牌。深化“蒜大姐调解”“金心护航”等本土品牌,其中“蒜大姐调解”获新华网报道并在全省妇联系统工作会议上推广;“一名执委一面旗”累计办实事6500余件,惠及3万余家庭。5个项目入选市妇联改革创新项目库,数量居全市之首。
打造“1+N”融合共治示范区,变“组织有形”为“治理有效”
以“一镇街一特色”为目标,推动妇联组织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效能转化。创新片区模式,探索特色发展路径。鱼山街道以“一核两网三圈”为核心,细化街巷微网格,通过“妇联执委+蒜伴管家+志愿者”包保街巷,推动妇联职能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兴隆镇打造“妇联+网格”蒜大姐调解等特色示范片区,形成差异化治理模式。强化示范引领,实现治理效能双提升。36个部门单位获评省、市改革创新先进单位,鱼山街道等片区通过“服务圈、发展圈、治理圈”三圈融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参与自治率双增长,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