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第04版:

水运济宁:济宁通,天下通

文猛

地名记着大地上的事情。

在古代,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济宁地处济水中段,地势高亢,常年免遭洪水之灾,以“济水之宁”得名济宁。

春秋时期,吴王借助湖泊密布的自然,从今天的菏泽引济水东流连通泗水、淮水与长江,因水源来自菏泽,取名菏水,给了后人开凿大运河的启示。

公元前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长达2700千米,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举,是同万里长城一样驰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元朝,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大运河弃弓走弦,从北京的通州开始,开通济州河与会通河,不再到洛阳那里拐弯。从北京、天津、河北,直接到了山东济宁,再南下江苏、浙江,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今天全长1794千米的大地之弦,弹奏着华夏悠远的旋律。

改道后的大运河从老济宁穿城而过,成为以后最重要的河段。历代皇帝从大运河乘船下江南,北京是上船点。大运河流到今天,济宁成为航运最北端的出发地。

大运河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它走过的城市,都是中国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特别是济宁、苏州、无锡、杭州、常州、绍兴等运河节点城市。

那些古老的船只,在运河上穿梭往来,运送着粮食、丝绸、瓷器、煤炭等货物,也传递着文化的火种。运河两岸,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各种方言、唱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在老济宁,有着古老的戏楼茶馆,悠扬的琴书渔鼓,美食融合了东西南北风味,让人忘记也让人记住济宁,而在济宁东西南北通吃。

翻开历代的地图,如果地图上标注“大运河”3个字,那个“运”字一定标注在济宁。

济宁守望着大运河最特殊的河段。明清时期,朝廷派设最高司运治运机构——河道总督署,使济宁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走进运河上的微山县博物馆,馆长告诉我们:“与一般行政机构不同,总督衙门除了管理运河和相关河道外,还拥有军队管辖权,负责南北整条运河的军事防务。”

运河总督衙门下属机构众多,济宁又有“七十二衙门”之说,很多路名源自运河衙门或下属机构的名称,或直接用河上的桥、闸、坝名称来命名。

当天空中有了飞机,大地上有了汽车和火车,大运河一下被冷落了。看得见大河,看不到船上的白帆,听不到船工的号子。

2019年前后,大运河仿佛突然醒来,运河上出现了船帆,大运河又回来啦!2023年4月,大运河再次全线贯通。

运河边的渔民们,每天清晨划着小船,在河面上撒网捕鱼。他们唱着古老的渔歌,讲述着世世代代与运河相伴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渔船停泊在岸边,家家户户开始升起炊烟。

运河上运输粮食、煤炭的船首尾相接,靠一艘动力船牵引,9条船连成400多米的“水上火车”。看着每个船队都是9艘船,我问赵有军船长这是为什么,他说不为什么,中国人不是最喜欢9这个数字吗?多一艘在河上行驶不方便,少一艘船不就又少了吗?

他的回答非常有趣。这是一个走南闯北的船长,常年在运河上行走,脸上是所有船工一样的运河红。

我是在微山岛上见到赵有军和他的船队的,船都来自村里人家和他的亲戚。这次运煤上万吨,从微山岛去常熟要走1个月。

济州港生产部经理刘建国,从小生活在大运河边邹城市太平镇白马河畔。说起大运河,仿佛在说自己的长辈,总有滔滔不绝的话。小麦种到地里,没有更多农活的时候,村里开始组织人挖运河。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挖河,用独轮车把清除的淤泥运走,让河更畅通、更干净。他笑着说:“我们轮船下的运河,是自己挖出来的。”

刘建国说,济宁现在有7个港口,有7000多艘船在运河上奔忙,每年运输的货物达6亿吨,实现了河海江联运。他一一指着港口边停泊的船队说,这是下杭州去的船队,这是上梁山港的船队,这是从我的故乡三峡来的船队。

船工们脸上的笑容是灿烂的,济宁人脸上的笑容是幸福的,运河上的浪花是欢腾的。运河连通天下,济宁连通天下,天下都和济宁一样安宁和幸福。

运河通,济宁通。济宁通,天下通。

大运河是大地上的一条河,更是中国人心上的一条河。大地上江河何其多,只有大运河是我们给自己开凿的一条河。大运河活起来,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一条河道,那些曾在水上穿梭的先祖,面目就会清晰起来。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济宁城因河而兴,依河而建,因商而荣。走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上,登船处是老济宁的小闸口,也叫任城闸,是古运河在老济宁城区的一道船闸,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开始建设。小闸口附近有清真寺,当地人叫东大寺。

寺内清同治六年(1867)碑上的文字,记录着东大寺建于明成化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一座“龙首”式样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清真寺庙落户古运河边,这就是济宁的海纳百川。

游船自南向西转弯驶过的地方,被称作好运湾。驶过好运湾,前方灯火通明的地方是清平转运星光码头,仿照古代墙壁的特点,墙缝里安装了许多夜灯,看着星星点点的光亮,不禁让人发出“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感慨。

相传,郑板桥从扬州坐船路过济宁,见济宁运河帆樯如林,两岸货物堆积如山,耳闻船工号子此起彼伏,在船头即兴作诗一首:“一湾运河景色幽,画船猎猎风帆稠。岸边码头人熙攘,处处笙歌醉酒楼。”

游船继续向前,到了著名的大闸口。明清至民国期间,大闸口河南岸形成了众多商业店铺。1927年更名为“南河涯”,又因为靠老运河南岸上游,1934年改称为“大闸口上河南街”。2019年,依托运河文化重新开发打造了“大闸口南岸街”。

南岸街东起清平桥,西至南门桥,全长约500米,是“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街区内设有观河台、邀月台,还有各类传统手艺和名吃。济宁人与各地来的游客都汇集到这里,那热闹的场景很像乡下赶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在纸上,济宁大地的上河图更为生动。

站在大闸口遥望,星空下的古桥在灯光映照下格外庄重。玉带桥有着老运河上最美之桥的称号,桥面与水面相映成趣,宛如一轮圆月。穿过桥身往回看,有对联“闲步虹桥正堪临月魄”“静听绝唱能不仰诗仙”。玉带桥北接的翰林街,是明清时期文人书生科举考试必经之路。

大运河,也是给人们带来大运的河。

太白楼与古运河隔路相望。据史料记载,自公元736年,李白寄家任城(济宁),前后23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千古名句,就写于此。他常在贺兰氏酒楼呼朋唤友,饮酒赋诗。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酒楼改称太白楼。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就是土生土长于老济宁古运河畔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最著名的一首歌。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首关于铁道游击队的歌,把我们带到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群微山湖。

从空中俯瞰微山湖,鸥鹭翔集,碧波荡漾。2002年,南水北调进入微山湖,微山人响亮喊出“让一泓清水北上”的口号。退渔还湖,关停工厂,建成6万余亩人工湿地,修复10万亩原始湿地。

这是微山湖的改版,这是渔民的改行,历史会永远记住这样一群微山人。

昨天他们“靠湖吃湖”,明天他们“靠湖养湖”。

桃花水母出现啦!这个水中活化石是水环境的晴雨表,它们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清代杨裕仁有一首《桃花鱼歌》足见它的美丽:“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

青头潜鸭也飞回来啦!它们是对水质要求特别高的鸟中贵族,如今它们又回到了微山湖上的家园。

除了青头潜鸭,微山湖上的鸟儿很多,这里成了鸟的天堂。每年初冬到来年春天,微山湖便进入最佳观鸟季,全国各地前来的观鸟客,带动了当地的观鸟经济。

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独具特色的渔家水街,成为观鸟客的首选,来这里观鸟既可流连湖上美景,也可到渔家船头品尝湖鲜。

“我们利用观鸟经济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乡村游,提升民宿和餐饮标准,丰富旅游业态,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化明伟说,2023年,渭河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加上生态养殖业与航运业,村集体年收入突破了300万元。

在独山岛,我们见到张微山、张微湖两兄弟。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父亲给他们取名就是让他们记住身边的大湖。起初的一家人都住在船上,夜晚船挨着船,桨碰着桨,每条渔船上都亮起一盏灯。一湖船,一湖灯。

而今船上的渔民退捕上岸,早已在陆地有了住房和新的工作。他们有的在湖上成为护渔人,有的进了工厂,有的投亲靠友进了城。他们兄弟俩在政府支持下买了两艘小游船,带着客人到湖上想去的地方。湖上渔船少了,网箱养鱼少了,鱼群多起来。他们说,这才是他们想看到的微山湖。

张家兄弟带着我们来到湖上公路,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大湖,公路两边是清清的湖水,公路尽头是岛上的村庄。踏波而去,湖中有运河,湖中有公路。

我们来到水下森林,阳光直射,水下碧草茂盛,如梦似幻,如诗如画,船在水下森林上漂着,那感觉无法用语言描绘。

我是秋天去的微山湖,那里的人们告诉我,夏天的湖面上,10万亩野生荷花铺天盖地。冬天湖面冰封,一片银装素裹。我们不能留在这美丽的大湖,但是我们来过这片枕梦的地方。

说到济宁的水运,还要说到一条河。

这条河就是泗水,也称泗河或者泗水河。泗水曾经流入大运河,如今泗水系南四湖支流,南四湖与京杭大运河相互连通,泗水经南四湖与大运河相融。

古代河流“四渎”“八流”,济水是古代“四渎”之一,泗水是古代“八流”之一,黄河、长江、淮河、济水4条河,其8条主要支流渭水、洛水、汉水、泗水、沂水、颖水、汝水、沔水称为“八流”。一个地方的两条河进入古代“四渎”“八流”的序列,这就是济宁的水运。

泗水从曲阜、泗水、新泰、蒙阴等地流过,最终汇入淮河,很多河段都是笔直的,但是古老的泗水在曲阜却是蜿蜒流淌,似乎在徘徊,在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孔子。

一群一群的人,不远万里走向曲阜,就是奔着孔庙,奔着泗水来的。泗水是一条有思想的河,泗水的水不是我们认为的清澈,是真的很清澈,谁也不敢更不会亵渎这样的河流。万世师表,天地之镜,一个人世世代代被人尊崇,一个家族几十代兴旺发达,泗水要告诉我们什么?

泗水两岸安静而美丽,我们错过了桃红柳绿的季节,我们赶上了泗水最饱满的季节,两岸田野一片金黄。孔子就在这样一个被泗水环抱的小城曲阜出生,圣人的故乡,泗水是圣水吗?

孔子曾无数次在河畔漫步,思考着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哲理。潺潺流动的河水,成了他思想的源泉,激发着他对人生、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

泗水孕育了孔子“仁”“礼”“君子之道”“学与教”等博大的学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这些照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灯塔式的誓言,如清澈的泗水,流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海,点亮我们心中的灯,让我们走得坦荡,走得踏实。

站在泗河边,与河水对话,与远去的那个伟大的灵魂对话,心里格外亮堂。在泗水边的泽亭里,我们与圣人众多学生和追随者一起听课,这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我们在盗泉回味孔子因为厌恶其名,即使口渴也不饮盗泉之水的节操。

我们走上原名尼丘山的尼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曾在此祷告并得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而改称此山为尼山。这里较高的山峰有5座,主峰海拔344.6米,在中国的山中根本算不上高,但有孔子站在山顶,那山就须仰望。

遥看美丽的泗水,遥看烟波浩渺的微山湖,遥看古老的大运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圣人在感慨,大地在回响。

①老运河穿济宁古城而过②京杭大运河济宁段③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④独山岛水下森林⑤泗河 ■杨国庆 摄影

2025-04-20 文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654.html 1 水运济宁:济宁通,天下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