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济宁市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推出“高效开工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前移,推动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助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部级简报推广。
流程再造“一件事”,审批效能再跃升。聚焦项目开工“多头跑、耗时长”痛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整合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消防审查等8项高频审批事项,创新打造“高效开工一件事”主题服务。通过“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多证联发”模式,将申报材料精简28%,审批时限由1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压减70%以上。以山东新英才职业高中项目为例,企业仅需提交1套18项材料,即可同步办理8个事项,实现“一张表单跑全程”。目前,全市累计为50个重点项目提供集成服务,平均节省审批时间3个月以上。
数字赋能“智慧办”,企业办事更便捷。依托“工程审批系统”搭建“高效开工一件事”智慧平台,开发“智能表单”“电子签章”“证照共享”等功能,推动全流程线上办理。企业通过“爱山东”App即可完成电子签章申报,系统自动关联历史数据,避免重复填报。同时,创新推出“开工综合许可证”,整合11项审批信息,实现“一码覆盖全流程”。金乡县晟泰药业项目通过线上“一件事”模块,仅用3天完成开工手续办理,较传统模式提速90%,为项目抢抓工期赢得先机。
服务前移“管家帮”,营商环境再优化。建立“1+1+1”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市县两级组建了14个项目管家团队,如兖州的“兖周到”、鱼台县的“鱼快宜企”等专业团队,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通过“提前介入、量身定制、全程跟踪”,精准破解企业难题。在泗水县生态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中,项目管家第一时间与图审中心沟通对接,开辟图审绿色审查通道,帮助企业提前拿到图审审查意见书,推动工程进度提速30%。设立“疑难杂症热线”“园区帮办站”,累计为企业解决难题510个,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改革成效“看得见”,经济发展添动能。济宁高新区清控智运产业基地通过“拿地即开工”模式,实现“上午提交、下午发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6亿元;微山县南四湖冷链物流园依托“高效开工一件事”服务,审批时限压缩75%,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