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第04版:

科技育苗催生新质生产力甘薯产业绘就共富新图景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安新玲)清晨9点,汶上县次邱镇金藤甘薯研究院的实验室内,生物显微镜下正进行着茎尖剥离手术——直径0.3毫米的甘薯茎尖被精准分离,经脱毒处理后将孕育出千万株健康种苗。

近年来,次邱镇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兴农紧密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辖区内多家甘薯育苗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推动甘薯育苗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金藤甘薯研究院种苗繁育中心的组培车间里,一排排玻璃瓶中的脱毒苗以每天20万株的速度增殖。这些“芯片苗”经过病毒检测、智能温控驯化等13道标准化流程,最终化身成为农户手中的“致富苗”。这种“实验室研发——工厂化育苗——市场化推广”的产业化路径,正有力推动着甘薯育种产业化发展。

“这是我今年新引进的‘徐薯50’,不仅高产、抗病,还好吃,简直就是理想的甘薯品种。”在济宁华农薯业标准化育苗温室里,公司负责人刘化学轻抚着翠绿的薯苗说。他身后的连栋大棚中,由徐州农科院提供的脱毒原种苗正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吸收营养液。

“这套智能温室系统能实时监测温湿度,配合滴灌系统让种苗成活率稳定在99%以上。”刘化学指着棚顶的传感器介绍道。依靠“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溯源”系统,不仅提高了甘薯种苗的成活率和品质,还确保每株薯苗的质量和品种纯度可追溯。产品优势让刘化学育苗基地推出的“订单育苗”十分紧俏,种植户根据种苗长势提前锁定新品种,一年订单量达2亿株,“普薯32”“济薯26”等多个品种已利用该模式快速铺向全国各地。

“一棵苗卖到1毛7,这个品种能剪20茬,水肥一体化系统让灌溉效率提升70%,每亩人工成本直降100元,再用上刘教授传授给我的施肥‘秘籍’,一亩地肥料、农药又能省500元!”在次邱镇甘薯产业共富联盟的培训会上,刘化学举着自家账本现身说法。这位种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如今成了科技种田的“代言人”,这本写满数字的账本,记录着现代农业的“增收密码”。

如今,次邱镇党委牵头成立甘薯产业共富联盟,吸纳村党组织、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等24个成员单位加入联盟,“好品种”+“好技术”+“少花费”,成了联盟增加收入的“法宝”,联盟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不仅如此,在科技兴农的推动下,次邱镇更是破解了4项甘薯种植技术难题,还推广了3项新技术,5个自主研发品种获国家新品种权,每年10亿株优质薯苗通过“云端”销往全国。甘薯育苗产业的发展,成功带动周边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甘薯种植户等群众年增收2080万元。

2025-04-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677.html 1 科技育苗催生新质生产力甘薯产业绘就共富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