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第04版: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方寸舞台的思政大课有声有色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通讯员 薛睿

4月21日8时,在“世界读书日”前夕,迎着春日的朝阳,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以“书中天地宽 开卷日月长”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仪式中,四一北极星中队的升旗手昂首阔步,护卫着国旗走向升旗台。随着“升国旗,唱国歌,请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放声高唱国歌!”口令声响起,伴着《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互动环节,现场学生们进行了书本魔法师挑战赛,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最喜爱的书籍。随后,5名同学带来了本周的升旗献词,分享了他们在书本里的奇妙旅程。此次升旗仪式是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开展思政课创新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大思政”理念引领下,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突破传统升旗仪式局限,将思政课与升旗仪式深度融合,开展了“国旗下的思政课”创新改革。充分利用每周一次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德育的宝贵时间,于“方寸舞台”上“思政大课”,走“新”又走心,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从学生兴趣入手 思政课实现入眼入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德育理论的枯燥与深涩、说教灌输的严肃与单一、评价方式的知识本位使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面临着巨大挑战。”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工会主席孔慧源告诉记者,就以升旗仪式来说,升国旗、升旗献词和国旗下的讲话,构成学校沿用多年的固定模板。这一承载着思政教育重任的庄严仪式,却在实践中逐渐固化成常“三块”的升旗形式。学校通过师生调研发现,由中队辅导员主导的“升旗献词”和“国旗下的讲话”,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脱节,致使低学段学生听不懂、中学段学生没兴趣、高学段学生不愿听。“这堂每周一次、时长20分钟、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德育大课’却没有学生‘真正入场’。”孔慧源说。

真正上好思政课,必须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如何让思政课入小学生之耳?“从去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我们对‘国旗下的思政课’进行了创新改革,经过前期调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提前制定每周升旗仪式的主题。”该校学生管理中心主任郭海申说,学校设定了“听得懂、有兴趣、受启发”三个贴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新标准,且升旗仪式的主题不仅涉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会结合传统节日、学校特色活动等进行设定。此外,该校还制定了升旗仪式评价标准,将以往“学管处单一评价” 转变为 “学生评价小组随机访谈”机制,同步构建“全员成长参与制”,以学生的真实视角评估仪式成效,促使升旗仪式达成 “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目标。

“讲故事+说道理” 思政课走“新”更入心

讲故事,本质上是一种以叙事为承载的教育方式,善于运用各种故事把基本原理变为生动道理,实现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可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使思政课能够打动心灵、感动学生、入脑入心。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国旗下的思政课”曾邀请到济宁市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张跃广,他在现场向学生们展示了多部剪纸作品,其中,在展示剪纸作品《第一面国旗的诞生》时,他给现场的学生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诞生背后的故事,号召学生们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听了五星红旗诞生背后的故事,五(8)班学生张锦菲说:“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到现在,国旗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它代表着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崛起和发展。我们要努力珍惜和捍卫这面五星红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记者了解到,在“听得懂、有兴趣、受启发”三个新标准的推动下,升旗仪式中刻板的宣讲式说教被童言童语重构,空洞的口号式内容被具象故事取代,单一的模式化仪式被多元情境重塑,逐渐形成“语言儿童化、内容故事化、设计情境化”的新特点。3000人的思政大课堂变得安静下来,入耳润心的教育正在静悄悄地发生。

汇聚三方育人合力 思政课充满仪式感

近日,济宁日报社联合济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举行“童心系国防,共筑强国梦”主题升旗仪式。特警队员担任护旗手执行升旗任务后,现场进行防爆装备展示、战术射击演练及警用枪械操作,全校3000余名师生通过沉浸式观摩与互动体验,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教育太震撼了!”五年级学生张明远兴奋地说。

立足学生自主发展诉求,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突破传统育人模式中单一主体的固有模式,在秉持“语言儿童化、内容故事化、设计情境化”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三方”优质资源,将家长职业资源、学校专业资源、社会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跨域整合,全方位构建从单一主体到跨界协同转变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新网络。

“‘国旗下的思政课’用儿童语言阐释核心观点,以生动故事传递家国情怀,融多元情境激发责任担当,解决了德育身在现场、心灵缺席的痼疾,使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化作一堂润物无声的思政大课。”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钱广书说。

2025-04-25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2118.html 1 方寸舞台的思政大课有声有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