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盈盈)近年来,太白湖新区锚定“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目标,以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退耕还湿工程为抓手,构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生态修复-长效监管”全链条治水体系,成为济宁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杆示范区。
人工湿地赋能水质提标。老运河人工湿地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控制单元,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处理工艺采用复合潜流湿地+水平潜流+表面流+稳定塘处理方式,是人工湿地技术最先进、工艺最复杂的湿地技术。通过截污导流管道引进济宁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中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后排至南四湖。
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城市血脉”。洸府河水生态治理工程通过橡胶坝拦蓄、河道清淤、岸线重塑,有效提高了自然岸线恢复率。该项目还引入了“水下森林”理念,种植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搭配曝气增氧设备,构建“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生物链净化体系。
太白湖新区持续深化“污水处理厂+湿地”模式,规划建设采煤塌陷地生态湿地群,推动水污染防治从“治标”向“治本”转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太白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