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自踏上教育这片热土以来,汶上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刘仙章便将心血倾注于这三尺讲台之上。课堂上,他是激情四溢的智者,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课下,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追梦。
扎根教育事业三十余载的刘仙章始终坚信育人先育心。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培树。汶川大地震时,刘仙章积极组织所带班级学生捐款,他们班的捐款数额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2019年,在向新疆英吉沙县中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中,刘仙章捐赠了54本书,在他的带动下,班级36名学生共捐书518本,捐赠数量位居全校前列。这些举动,无不凝聚着他对学生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懂得了奉献的意义。
作为班主任,刘仙章将关爱与责任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他已站在操场,与学生一同迎接新一天的挑战。他穿梭于教室、宿舍、餐厅之间,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感受他们的成长与喜悦。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他温柔以待,给予他们力量与勇气;在班会与学习交流中,他潜心引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品格,让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梦想的港湾。
在教学中,刘仙章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执着与追求。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一三五”课堂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并不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潜心研究作文竞赛。在他的引导下,学生在作文大赛中成绩优异,在“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孔子杯”等比赛中,数百人次获奖。
2017年,刘仙章意外摔倒致肋骨骨折。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他没请假也没缺课。受伤初期,他夜晚疼得难以入眠,白天在妻子的帮助下坚持到校。走路震动伤口、上课大声说话都会引发剧痛,他总是尽量忍耐。学生们发现了他的异样,带着水果和信件前去探望。孩子们的关心,让刘仙章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骨折未愈时,他不顾身体伤痛,毅然承担额外教学任务,只希望多为学生们做些事情。
刘仙章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的回报。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全国各类作文大赛中屡获佳绩,高考成绩也捷报频传。他的教育成就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连续五年获得政府嘉奖,被授予汶上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了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并于2023年12月荣膺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
刘仙章常说:“教育并非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如今,这位教育战线的“老兵”,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以自身对教育纯粹的热忱,照亮学子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