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第03版:

多与少

丰家雷

年少时候,总是喜欢“多”,感觉凡事“多”好,好吃的“多”好,好玩的“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才知道“多与少”其实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是相对的、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并非只有多了,才有效果、才能成功。事实上,万般皆有度,适度方为宜。

少言为贵,多说无益

古人有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是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张嘴,任何时候都不要逞口舌之快。

杨志卖刀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杨志本是杨家将之后,后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船,走投无路之际想要卖掉祖传宝刀度日。这个时候遇上了泼皮无赖牛二。杨志本不愿招惹是非,想躲着牛二,可这个狗皮膏药粘上了他。牛二不知天高地厚地叫嚣“你好男子,剁我一刀”,句句逞能,处处显摆,被挤兑得无路可退的杨志怒火中烧,手起刀落,牛二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外交场上有句名言:“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没有实力的打嘴炮,充其量就是过河的泥菩萨,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

少些臆想,多些尊重规律

孔夫子曾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仅是在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还有另一方面的意思,即己之所欲,亦勿乱施于人。

《庄子·至乐》有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用车辆迎接它并供奉在宗庙里给它敬酒,乐师演奏《九韶》使它快乐,准备了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若不敬畏规律、顺其自然,哪怕怀揣良好的愿望并为之付出努力,也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少些空想臆想,多些按规律办事,这确实是“多与少”的另一面。

少些瞎忙,多些成本意识

时下,各级各行业都很忙,任务都很繁重,但并不是忙得越多就是忙得越对、忙得越好。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上下级间的任务衔接时,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劳民伤财,贻害无穷。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笑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贵人游僧舍,酒酣,诵唐人诗云,“因过竹园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僧闻而笑之,贵人问僧何笑,僧曰:“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经过层层加码,到了基层却变成了扰民恶行。

历史与现实总是相通的。很多时候,上级动动嘴,下级可能就会跑断腿。因此,基层的“忙”有一些是被逼无奈的,这种“忙”没有实际意义,更产生不了什么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无用功。在为基层减负的今天,各级尤其是上级官员,一事当前,应该多想一想,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如何以最小代价获取最佳成效;哪些事情是人为“造”出来的,要尽量避免。即便是必要的工作安排,也要忙而有序、简而有效,要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这个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物资成本,也包括心理成本。

面对问题,思考“为什么”要从“多与少”上去分析,辨析“是什么”要在“多与少”里作比较,谋划“干什么”要在“多与少”中找出路。如此,明晰“多与少”,才是本源,才更有意义。

(作者为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

2025-05-21 丰家雷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4047.html 1 多与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