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5年06月23日
第02版:

良种加良策 一地生多金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王庆昌 程旭辉

“过去我们村种粮食,卖的钱只够勉强糊口,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我们专门种植优质麦种,种出来后直接供给种业公司,又省心又多挣钱。”邹城市香城镇苗马村党支部书记马强胜感慨道。

目前,苗马村600余亩订单小麦已颗粒归仓。这片曾以“温饱麦”为主的传统粮田,如今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重构,已蜕变为现代化育种基地。

作为传统农业村,苗马村曾长期面临“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发展困境。为打破僵局,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机械化整合全村土地,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禾丰种业达成战略合作。禾丰种业向合作社提供优质麦种、全程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协议,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耕种、管理,确保种子质量,实现从“卖原粮”到“供良种”的产业跃升。

“我们种的麦种每斤溢价0.3元,600多亩地增收近20万元,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村民周广成笑着说。

“苗马村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了‘种有定向、产有标准、销有保障’的产业闭环。”香城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聂井峰介绍,目前,苗马村订单麦种年产量可达80余万斤,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带动全村3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这些村民过去种地靠天吃饭,如今在家门口打工日薪过百元,年底还能分红。这种“薪金+分红”的增收模式,让苗马村村民实现“一地生多金”。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造育种产业带,让更多村庄通过科技赋能、订单农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真正把小种子做成大产业。”聂井峰表示。

近年来,邹城市香城镇积极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以订单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平稳推进。通过整合资源,为企业与农户牵线搭桥,降低对接成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订单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百村共富”的思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订单种植养殖项目。截至目前,香城镇订单农业覆盖面积已达2000余亩,涉及小麦、甜瓜、羊肚菌等多个品类,带动全镇3000余户村民参与,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2025-06-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6234.html 1 良种加良策 一地生多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