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阿姨“最后一课”暖胃更暖心
6月23日 《北京青年报》 威利
背景:6月20日,吉林省延边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食堂阿姨上台演讲,她真诚朴实的话语让不少台下毕业生眼泛泪花。截至6月21日傍晚6时许,延边大学官方抖音号发布的两段演讲视频总点赞量已超40万。
刘晓梅的演讲通篇没有大话、空话,尽是朴实无华的家常话,充满了浓郁的关怀之情。“外卖再方便,也不如自家饭菜干净;加班熬夜别总吃泡面;难过委屈别硬扛;无论多忙都要好好吃饭,保重身体!”这些话语就像在叮咛即将远行的儿女一般,满是温情。在谈及毕业生即将面对的工作时,刘晓梅叮嘱道:“走到哪儿都要脚踏实地,平凡的岗位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也是语重心长、中肯实用的人生建议。
观点摘要: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的演讲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启示。典礼上,作为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刘晓梅登上讲台,为毕业生送上临别祝福:“孩子们,别嫌阿姨啰唆,阿姨真的有太多放心不下……”句句叮咛,皆是4年来如母亲般的守护,不知不觉中戳中了毕业生们的心坎。该演讲视频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并留下评论:“这个发言,没有套话,全是感情”“这是延边大学最好的名片”。
高校对待普通劳动者的态度,既彰显了一个学校的温度,也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价值导向。延边大学在毕业典礼上邀请食堂阿姨致辞,有力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关爱,有助于激励“刘晓梅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更用心服务师生,促进爱岗敬业在全校蔚然成风。同时也传递了职业平等观: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每一份职业都能出彩。这有助于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身边的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健全机制守护绿水青山
6月23日 《经济日报》 梁瑜
背景:不久前,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观点摘要:多年来,我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从政策探索到制度定型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协同治理新范式。这一制度创新,以长江、黄河等重大流域以及各地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为实践载体,通过重构流域生态治理中的权责利关系,推动我国流域治理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确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流域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治理桎梏,将“流域生命共同体”理念转化为“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制度设计,特别是要求将补偿范围从单一的流域水环境扩展至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系统,充分彰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政策、市场联动 助推年中消费再迎高潮
6月20日 央广网 邵蓝洁
背景:2025年一季度,消费在政策的推动下持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二季度以来,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密集,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火爆,叠加“6·18”大促,年中消费市场花样纷繁、活力涌现,再次迎来高潮。
“6·18”叠加“国补”政策,为3C数码、家电家居等产品销售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有数据显示,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上,首发新品、破亿品牌和单品的数量相比去年有大幅增加。整体来看,今年“6·18”线上、线下业态同频共振,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亮点频出。
观点摘要:在“国补”政策下,消费者更愿意为新品买单、为需求升级和品质升级买单。有机构研报提到,当前消费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品质升级趋势,同时消费者也为精神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付费,技术进步和迭代催生消费新方向,推动消费市场活跃升级。
展望未来,提振消费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也需要优质的消费供给。这要求品牌商家和运营平台以更加深刻、细致的消费洞察,加强研发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不断推陈出新,提供符合消费需求且质价比高的商品、提供方便购买的渠道以及无忧的消费服务,从而增强消费意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消费者乐于消费、产业链环环受益,良好的消费生态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志愿服务”岂能成买卖
6月20日 《新华日报》 胡波
背景: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一些地方还专门搭建了志愿服务平台。然而,最近网上有商家宣称,只要花298元就能买到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且“生意”还十分火爆。
观点摘要:志愿服务是无偿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服务时长代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的体验和参与程度。把志愿服务时长放进“购物车”,无疑是在亵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也让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变形走样,更是让志愿服务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沦为功利化的数字游戏。
要彻底杜绝买卖志愿服务时长,就应当回归志愿服务的初心,重构评价维度,将服务对象反馈、技能提升等纳入考核,而非仅仅统计时长。还要强化技术监管,推广人脸签到计时功能,结合区块链技术固化服务记录;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违规商家和平台实施“一案双查”。有关部门还可以拓宽服务场景,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微公益”项目,便于青少年利用碎片化时间从事志愿服务,避免突击应付。
志愿服务本应是点亮社会的“微光”,而非标价出售的“商品”。唯有切断利益链条、完善制度设计,才能让每一个服务时长背后,都流淌着真实的汗水与温度。(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