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第01版:

我市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近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济宁市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净土保卫战是生态环境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之一,近年来,济宁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多措并举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市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实施分类管理,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和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整治,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全覆盖。严格建设用地环境管理,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为重点,深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制度。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不断深化。持续强化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落实,督促指导企业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并依法纳入排污许可一证管理,加强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强化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重点监测摸清地块污染情况,对超标地块采取制度管控和工程措施,有效阻断土壤污染扩散。

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初见成效。加强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目标管理,组织实施“一井一策”水质达标方案,消除人为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水质影响。加强地下水重点“双源”管理,组织开展2处危险废物处置场、2处生活垃圾填埋场、16个化工集聚区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启动实施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大力推动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济宁市地下水试验区34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总结凝练出一批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其中去年底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全国首个关于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地方标准。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强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5967个村生活污水和97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强化农药化肥减量,通过农业投入源头减量、建设以二级提水泵站为中心的区域性内循环体系等方式,完成63.09万亩稻田退水治理。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强化农作物秸秆禁烧,发挥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拓宽综合利用渠道,全市农村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2025-07-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6947.html 1 我市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