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① 种淑娴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居安思危”“反躬自省”“革故鼎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智慧传承。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做到了居安思危。居安思危,体现的是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经验智慧。“居安思危”在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中时有出现,《诗经》中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周易》中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居安思危的智慧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周期循环,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展现出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反躬自省的修养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反躬自省是一种行为自觉和品质,先贤孔子曾指出:“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曾子也以“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修身处世的准则,孟子曾经以射喻仁,指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朱熹的“存养省察”思想也体现了古代先贤反躬自省的品格,他用“无时不存养,无事不省察”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党员干部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树立自省意识,通过自我革命将外部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约束。
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革故鼎新的精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革故鼎新”一词出自《周易·杂卦》,其中提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明确了事物自身变化革新之意。《周易·系辞》中的“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将不断更新视为贵重的德行。革故鼎新体现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文化根基。实践证明,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在自我扬弃中不断更新和提升,实现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蝶变升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