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第03版:

梁山县

强化第一书记“组团共建” 推动全域乡村“联片振兴”

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马宏宇)近年来,梁山县按照“单点突破、组团发展、强片拓面”的总体思路,打破就村抓村思维定式,通过组织联融共建、产业联片共赢、服务联心共享的“三联三共”模式,推动第一书记组团帮扶、集中发力,探索构建“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联片帮扶新模式。

全面抓实组织联融共建。搭建组织体系。成立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及督导考核组、材料宣传组,定期会商、集中办公。在片区分别成立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小组4个,市派第一书记工作队临时党支部2个,县派第一书记工作队临时党支部12个,细化各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任务。整合组团队伍。按照省派、市派带县派的思路,在县级成立“第一书记服务团”,两个或多个镇街就近组团,建立6个服务队,形成“1个省派或市派+本乡镇1个县派+其他乡镇1个县派”的组团帮带模式。“服务团”下设“专家顾问先锋队”“余音绕梁宣讲先锋队”,持续为各片区提供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3633组团帮扶”推进机制,重点实施人员联帮聚力、发展联谋提升等6项行动。建立需求、资源、共建、督导“四张清单”工作制度,将片区需求与派出单位资源精准匹配,形成共建项目220余项,协调省派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实施机井、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共计100余万元,争取各级资金共计1600余万元。

系统推进产业联片共赢。整合资金联用。坚持攥指成拳、集中力量办大事,立足片区资源,统筹全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资金3730万元,实施大路口镇黄桃智慧仓储、赵堌堆乡黄河滩生态西瓜等产业项目12个,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每年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30余万元,新增群众就业岗位500余个。实施共富行动。发挥党组织牵头的组织优势、村集体联合的资源优势和乡村振兴合伙人参与的市场优势,实施“共富”行动,利用闲散土地、闲置宅基地,建设共富工坊7处,增加就业岗位400余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8万元。推动文旅融合。坚持以旅游带动黄桃、蓝莓、金蝉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依托大路口镇贾堌堆农家寨景区旅游资源基础,构建“1+2+3+N”运营模式,即以乡村振兴数字赋能中心为1个主要阵地,通过商家直播和达人直播2种方式,链接抖音、快手、淘宝3大平台,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带头直播,为片区及周边黄河滩小米、黄桃罐头等N种特色农副产品带货。目前,已为本土68家企业创造5600万元的营业收入,带动周边1000余名群众创业增收。

重点打造服务联心共享。建立服务体系。以“组团式”服务为切入点,组织“专家顾问先锋队”常态化开展一心一意暖心服务活动,做好便民志愿服务、人才技术培训等工作,共开展送医、助学、敬老等暖心活动180余场次,培训镇村干部、创业人员、种植养殖户等2900余人。构建宣传矩阵。按照“岗位相关、领域相同、技能相近”的原则,将“余音绕梁宣讲先锋队”划分为“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民生需求服务保障”等6个专业宣讲分队,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重点,开展宣讲活动和技术指导240余场次。坚持精准联建。推动帮扶镇村与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签订联建共建协议,开展共过组织生活、公益需求和“微心愿”认领等党建联建、便民服务活动,充分调动派出单位力量帮县促镇带村。本轮第一书记派驻以来,共邀请省派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到片区调研指导工作70余次,协调省级专家到片区开展西甜瓜技术对接、医疗卫生宣教等技能培训40余场次,累计培训新农人、乡医等群体3500余人,捐赠价值60余万元的科普医疗、人工智能等资源,持续为帮扶片区送政策、送项目、送技术。

2025-07-13 梁山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7688.html 1 强化第一书记“组团共建” 推动全域乡村“联片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