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仰浩
通讯员 孙亚曼
7月8日,济宁能源霄云煤矿通防工区内,刚刚结束夜班的队长周彦昌卸下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多参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等工具,摘下浸满汗水的安全帽,向即将下井的工友交接了井下现场的最新情况。这是周彦昌与矿井“打交道”18年里寻常的一幕。身背斜挎各样仪器仪表,走遍矿井每一处角落,记录着每一处空气数据,他和通防工区的队友们是矿井安全的“哨兵”,在千尺井下甘于寂寞,用实干笃行擦亮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用平凡却又伟大的守护换来井下的安全。
1974年,周彦昌出生在英雄王杰的故乡金乡县,从小耳濡目染王杰的英雄事迹,沐浴着王杰精神一路向上而行。2007年6月,周彦昌由部队转业进入济宁能源集团,如今已经扎根煤矿一线18载。周彦昌所在的霄云煤矿通防工区区队被誉为“王杰式区队”,由10名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兵”组成,肩负着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等重要工作。
“王杰对党和人民怀着无比坚定的信仰和忠诚,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甘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作为王杰的家乡人,他的精神一直深深感染着我和工友们。”周彦昌说,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如果通风系统不完善或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导致井下氧气不足,有害气体聚集,引发中毒窒息甚至爆炸事故。他们在井下开展的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是责任重大。“以我们区队的瓦斯监测人员为例,每一班要在井下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为了保障工友们的安全,哪里最深、哪里人最少、哪里最不熟悉,我们越要坚毅前行,坚决不退缩。”
“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是周彦昌始终坚持的信念。“只要是周彦昌队长认准的事,他一定会不停钻研,直到成功,我们真的很佩服他这种不服输的工作劲头。”通防工区的刘军深有感触地说。初入煤矿,身为瓦斯检查员的周彦昌为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反复研读专业书籍,常常放弃休息,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边学习边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寻找技巧,在技巧中总结经验,在积累的经验中不断完善自己。井下潮湿、空气质量差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光学瓦斯检定器等精密仪器的故障,且维修周期又长,时任瓦斯检查员的周彦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翻阅了大量有关书籍,从网上搜集资料,拜访业内专家,并与厂家技术人员多次交流,经过反复思考、不计其数的摸索练习,终于攻克这一难题。
周彦昌经常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和队友们一起为工作开辟新的路径。在矿井防灭火工作方面,他和他的团队把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包括井下束管和光纤火灾监测系统、人工采样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系统,完善了采空区密闭巡回检查分析及管理制度和密闭构筑及检查管理制度,确保井下的每一分钟都处在安全的环境中。为了坚决守护好矿井的通风安全,周彦昌在井下通过无数次实践与琢磨,成功练就了45度高效侧身测风法,实现了测量精度的显著提升,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精湛技艺。周彦昌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工友,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共同守护矿井的通风安全。
“作为霄云煤矿王杰式区队的一员,我们将以王杰精神为驱动引擎,以严明的纪律、坚强的意志、过硬的技能,立足岗位、忠诚奉献,攻坚克难战煤海,奉献能源为人民,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周彦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