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第04版:

二十里铺街道

八项措施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传刚)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统筹运用八项工作措施,采取“8+治安稳定”的模式,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安全稳定隐患及时排查发现,化解处置。

细化“网格+”,全域动态排查。二十里铺街道自行全域航拍,开发“廿格格”网格化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将街道各村街巷划分成420个网格,将2000余个村外建筑物纳入排查范围,由420名街巷小管家和10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包保,将“一排底线”工作固定为日常排查任务。根据工作需要阶段性开展集中排查活动,排查人员通过手机即时上传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由街道网格办及时派发转办。

拓展“物业+”,织密感知触角。街道成功推行实施农村全域物业模式,有近2000名物业保洁人员全天候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安排各物业公司明确所有物业人员兼职安全稳定排查员,对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稳定风险隐患问题的,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

突出“矛调+”,联动调处化解。街道在不断规范完善1个街道调解中心、10个管区调解站和53个村级调解室的基础上,围绕推进“诉调、访调、检调、警调对接”, 打通与派出所物理空间,设立“和畅园”特色调解场所,即时联动调解警情矛盾。与李营法庭线上联网,联合设立巡回法庭,定期联动调解诉讼案件。设立首席律师工作室和惠企法治工作站,定期提供法律援助,实现政法、信访、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各方联动、多元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深化“信用+”,吸引群众参与。街道把网格排查、物业排查、矛盾调解工作与社会信用建设工作紧密融合,把群众个人排查上报和调解矛盾成果,全部纳入信用加分激励范围,吸引群众参与排查和调解。围绕壮大治安巡防力量,各村每天每个街巷片区以户为单位轮流出1名巡逻队员参与夜间巡逻。针对参与巡逻的,给予信用加分并给予精神物资奖励;针对拒不参与的,给予信用扣分并全村通报批评,逐步叫响“我为别人巡1天、别人为我守1月”的群防群治口号。

开发“广播+”,强化宣讲教育。街道统一开发智慧广播系统,在街道驻地安装音柱15处,在53个村安装98个大喇叭。并统一联网管理,设置街道、管区、村级三级播音权限,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集中或分头喊话或播放录音。根据工作需要,定时播放反电信诈骗、禁烧防火、铲毒禁毒、防溺水等宣传录音,及时有效地将各类正面信息传递到群众耳中。

覆盖“鹰眼+”,全域动态监测。利用辖区通信铁塔安装高清热成像云球机11处,开发“两中台、一中心(AIOT中台、算法仓中台,监测预警中心)”的“鹰眼”系统,对辖区全域地面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对20余种特征目标进行自动识别。通过鹰眼系统,2025年上半年,街道及时处置初期火情5起,及时发现制止违章建筑3起,有效助力了安全管控和社会治理。

丰富“法治+”,突出源头预防。强化培养干部法治意识,定期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不断丰富宣传阵地建设,投资近10万元在少康湖湿地公园打造法治主题广场。持续提升群众守法意识,围绕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问题,开展系列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统一为38个行政村配备法律顾问,免费为村集体和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规范“执法+”,避免干群矛盾。结合镇街赋权试点改革,规范化打造集笔录室、档案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于一体的办公场所。定期组织队员学习、培训、演练;与区直相关部门下沉执法力量(农业执法、交通执法、应急执法等)集中办公、定期会商,确保执法主体文明守纪,执法程序严格规范。

在统筹八项措施的助力下,二十里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2025年上半年,街道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命案,辖区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1.5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2.5%,民事诉讼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8.6%,信访案件同比下降16%。

2025-07-15 二十里铺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7893.html 1 八项措施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