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第04版:

济阳街道

厚植民主协商土壤 谱写基层善治新篇

■通讯员 田芮

任城区济阳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民主协商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创新打造“一核多元、四级联动”民主协商工作体系,将协商议事融入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基层治理既有“力度”破解民生难题,更有“温度”回应群众期盼。

强化制度保障

夯实协商治理根基

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效能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压实主体责任链条。将民主协商纳入街道重要工作议程,形成党工委书记负责、科级干部分片包保的工作机制,实行每周调度、每月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每年底评选优秀案例,将民主协商工作抓实抓牢。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等阵地资源,搭建多元化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将每月10日作为“民主协商日”,实行定时议事、遇事议事、随时议事的三种议事机制。强化效能保障闭环。组建专业化协商智库,吸纳16家联建单位、30名“两代表一委员”、10名领域专家及法律顾问参与,确保协商专业性。同步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联合监督小组,对协商成果落实率及群众满意度开展跟踪评估,坚决杜绝“议而不行”现象。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

规范协商治理流程

创新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宇” 四级联动协商架构,实现治理全域覆盖。街道依托综治中心及3个品牌调解室,通过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跨社区、跨领域的复杂问题;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协商议事委员会,吸纳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专业社工等362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建了“流动茶桌”“红色议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形成“一社区一品牌”;居民小区设立协商议事小组,围绕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小区小事”,通过“项目经理接待日”“庭院议”等形式开展协商。依托589名楼长队伍,实时收集、调处居民诉求,实现“小事楼宇解决、急事小区响应、难事社区协调”。配套出台《民主协商议事指南》,细化街道4类36项、社区4类48项协商议事目录,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管理等高频议题,制定“一事一流程”操作指南,推动协商议事标准化、规范化。积极筹措社区发展基金6万余元,为协商成果落地提供支持保障。

深化场景融合

培育协商治理文化

积极拓展“协商+”应用场景。创新“协商+志愿”,将协商中收集的居民需求转化为志愿服务项目。深化“协商+物业”,成立“物业—业委会—社区”三方协商平台,通过民主协商解决物业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推动物业投诉率下降25%。推出“协商+信用”,根据居民参与民主协商情况给予相应信用积分,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协商议事文化。连续3年举办“‘济’思广益 ‘阳’光协商”路演活动,总结推广优秀协商案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协商、自主化解矛盾。开展“协商议事微课堂”,累计培训1500人次,有效提升居民协商能力和议事水平。推动形成群众诉求从“反映问题”向“共商方案”转变、工作成效从“解决个案”向“机制惠民”转化,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07-15 济阳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7903.html 1 厚植民主协商土壤 谱写基层善治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