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纪闻路
通讯员 李柯
当清晨六点的阳光洒满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整齐的脚步声与清脆的笑声共同构成夏日清晨的生动场景。自7月7日启动暑期晨练行动以来,这支由师生与家长共同组成的“晨光战队”,已有一周的坚持,在县域教育版图上写下了体教融合的生动注脚——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育人实践,更是鱼台县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五育并举”的鲜活样本。
以晨练为钥,解锁少年成长密码。少年强则国强,强在体魄,更在精神。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率先探索:每日清晨6:00至6:40,操场变身成长课堂,慢跑中锤炼耐力,拉伸时舒展活力,趣味体能游戏里迸发协作火花。专业体育教师全程指导,从动作规范到强度把控,让每一次摆臂都有科学支撑,每一滴汗水都成为成长的见证。
一周之间,变化悄然发生:曾经赖床的孩子主动定好闹钟,挑食的学生餐桌添了“光盘”印记,内向的少年在团队游戏中绽放笑容。这些细微的蜕变,印证着规律运动对青少年体质与心性的双重培育,更彰显着教育者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深刻践行。
以协同为桥,凝聚育人最大合力。“以前总愁暑假孩子作息乱,现在跟着来晨练,看着他跑跳得满头大汗,我这心里比啥都踏实。”一位调整了上班时间专程参与的家长,道出了无数家庭的心声。在这场晨练行动中,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同行者”,教师从“引导者”化为“守护者”,家校双方以操场为纽带,共同构建起“清晨守护机制”。
这是鱼台县“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生动落地。家长调整作息的理解、教师提前到岗的坚守、学校细致的保障措施(备好应急药品、根据天气灵活调整计划),让“自愿参与”的倡议转化为“全员向往”的行动,更让教育合力在晨光中凝聚成推动青少年成长的磅礴力量。
以实践为笔,绘就体教融合蓝图。当晨练的脚步声从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传出,其意义已超出一所学校的范围。这项活动直指青少年体质健康突出问题,构建了“规律运动+习惯养成+意志锤炼”的三维育人模式:通过40分钟科学锻炼,破解“一站就晕、一跑就累”的体质问题;借助集体活动,培育“坚持不懈、互助共进”的精神品质;依托家校协同,构建“校内教育+家庭延伸”的育人闭环。
晨光正好,步履不停。从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到全县各校的绿茵场,从暑期晨练的探索到全年体育教育的深化,这场关于成长的实践,正在创造更多成果。让我们以晨光为见证,使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照亮未来,让这份来自鱼台的育人实践,在省市乃至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属于县域教育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