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第03版:

多彩暑托 守护一夏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实习生 孙雨涵 郝舒贤

通讯员 袁进 摄影报道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7月18日上午9时,任城区实验初中任和校区的一间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本该寂静的校园因“七彩暑托班”的开办焕发生机——老师正一边讲解字体结构,一边示范笔画走势,孩子们端坐在课桌前,手握毛笔凝神临摹,宣纸上“静”“德”“志”“礼”等字渐显雏形。墨香在空气中弥散,一笔一画间,写满了专注,更见证着成长。

“在这里每天都很充实!”四年级学生徐敬浩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他细数着暑托班的收获:“老师教我们安全自护知识,还有画画、剪纸等趣味课程,志愿者姐姐会耐心辅导作业,课间大家一起做游戏,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像这样的暑托班,今年任城区共开设15个,于7月14日正式开班,450余名学生将在这里度过为期5周的快乐假期。而这背后,是一项坚持10年的爱心接力——2016年,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启动“七彩暑托班”爱心志愿活动,专门为解决假期学生看护难题而设。随着需求升级,2024年团区委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开办“七彩寒托班”,将关爱延伸至寒假。截至目前,累计开办大小班次100个,招募63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免费惠及学生6200余人次。

“‘七彩托班’的选址和配置都经过精心考量。”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青年发展权益部副部长张黎黎介绍,托班依托青年之家、“家门口的志愿者”阵地及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就近招收6至11周岁学生,每班20至40人,配备1名持证班主任和若干名大学生志愿者。“每逢假期,双职工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看护问题就格外突出。我们整合社区、学校、返乡大学生等资源,提供作业辅导、素质拓展、安全教育等一站式服务,就是想让孩子们有人管、管得好,让家长们少操心。”张黎黎介绍。

这份贴心,家长们感受真切。下午五点,到二十里铺街道接孩子的曹品尚谈起暑托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每到暑假就犯愁,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把他一个人放家里又不放心。现在有了‘七彩暑托班’,孩子不仅有人照看,还能参加各种活动学到东西,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特别感谢街道老师和志愿者的付出,也感谢团区委搭建这么好的平台,真心希望这个项目能越办越好,让更多家庭受益。”

为让“七彩托班”持续焕发生机,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不断拓宽资源渠道。通过团属微信公众号发布志愿者招募令,联动大学生机关实习岗位征集志愿者,同时链接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社会组织等力量,今年已累计招募志愿者50余名。课程供给上,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免费输送自护教育、手工绘画、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预计今年将提供400节公益课程。此外,还精心设计户外社会体验、知识拓展、研学游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在探索中拓宽视野,在互动中提升能力。

大学生志愿者是托班运行的重要力量。“能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出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阜桥街道新刘庄社区的李新颜就是其中一员,她通过大学生“返家乡”实践项目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邢康萌是一名大二的师范生,通过“青鸟计划”报名加入暑托班志愿者行列,她认为,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让课本知识在实践中落地,“今后我会继续提升自己,用更多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回馈社会。”

如今,“七彩托班”已成为任城区一张温暖的民生名片。孩子们在多彩课堂中收获知识与快乐,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志愿者在服务中践行担当、实现成长;双职工父母则因这份安心托付,切实缓解了看护难题,深深感受到社会关爱。

从最初的试点社区到如今遍地开花,它如一株藤蔓在城市角落悄然生长,为无数家庭撑起绿荫。这份坚持10年的守护,正以更丰富的形式、更温暖的姿态持续传递。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七彩托班”将继续汇聚各方力量,用爱心点亮童心,让更多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每个假期都成为孕育希望的美好时光。

2025-07-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8394.html 1 多彩暑托 守护一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