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凤鑫 田馨雨
通讯员 张珂
任城区金城街道深入推进信用赋能基层治理,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推进信用积分全流程管理应用,全力构建资源整合、共建共治、协同治理、多元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新华社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出由社区提供场所、易捷便利店专业运营的“信用+公益+市场+低偿”“商业+治理”机制,开启了社区“专业化市场运营+公益性服务输出”的“自我造血”新模式。
“信用+共治” 多领域链接基层治理资源
街道将80%的党群服务空间以低偿方式,供社会企业、公益服务组织等有偿使用,协同开办8大类、25项公益服务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组成社区治理“智囊团”参与矛盾调解、微项目建设等事务,持续激发治理主体活力。街道以精细化服务为主线,挂牌成立“信用+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打造“党建引领、群众动员、资源整合、精准服务”信用赋能机制,全覆盖建成17个社区信用基金,将优质治理资源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其中,洸河社区信用基金荣获全省“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称号。
“信用+信托” 多维度激发物业管理活力
针对物业管理领域居民诉求高发问题,金城街道创新实施“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信义”路径,将信用积分作为管理约束手段,通过重塑三方信义关系、设立物业基金账户、推行开放式预算、实行账户双密码查询、建立监察人制度,实现物业管理全过程公开透明,让物业回归服务本质。健全“党建引领、开放参与、以收定支、质价相符、公开透明、全民监督”六步闭环机制,融入协商议事、信用赋能、志愿服务三项重点任务,形成“信用+信义”双向管理机制。街道以信用奖惩为激励手段,深化物业“红黑榜”制度,每月对物业企业服务进行信用积分量化,有效激发物业管理活力。
“信用+共创” 家门口服务破解民生难题
金城街道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加强与辖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联建共建,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志愿服务格局。通过深化信用积分量化管理,凝聚在职党员、志愿者、小区能人、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形成“1+N”“信益+”志愿服务队伍。街道深化“信用+共创”理念,推出社区微业、招聘、银企对接等助企扶困项目,开展“政银企”对接会,为守信主体提供“信用贷款”。打造共创工坊、零工驿站等8个信用融合微治理项目,精准匹配企业用工与居民就业需求,实现服务居民精准高效。
“信用+多元” 全要素服务释放联动效应
金城街道坚持“为民服务进一步”原则,在服务载体上,打造幸福食堂、共享花园等公益项目。在治理模式上,推出信用市集、爱心义诊等18个特色项目,丰富社区服务场景。街道持续优化“信用合伙人”动员机制,建设多元化信用服务资源库,打造“五型合伙”队伍,构建“金融+企业”“行业+志愿”等“结对型”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合伙人内部需求互补的资源供给链。建立“信用合伙人”积分量化管理机制,推动积分内部流通,并常态化开展“十佳志愿者”“出彩金城人”等评选,持续激发参与社区事务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