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第01版:

青春之城 活力济宁

——我市多措并举助力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斐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向上生长的韧劲来源于向“新”而行的冲劲与活力。

当前,我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鉴于此,我市聚焦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构建立体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青年企业家爱国敬业情怀、创新创造意识、守法经营理念、回报社会热忱,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项机制”助成长

立足培育和建设一支优秀青年企业家队伍,我市建立协同蓄才保障机制,印发《济宁市加强优秀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15项具体任务举措,压实在青年企业家领航成长、创新创造、法律护航、金融扶持等方面的责任,为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济宁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亮点纷呈,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面对新形势,济宁提出了“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目标,更需要企业家的鼎力支持。据了解,我市建立人才矩阵构筑机制,聚焦济宁市“232”优势产业集群,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等部门牵头遴选100名在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和突出贡献的青年企业家,建立全市优秀青年企业家人才库。遵循“能进能出、优中选优”的原则,按照比例建立领军型、骨干型、成长型青年企业家梯队,构筑青年企业家矩阵,培养了一批杰出青年企业家。人才库中的青年企业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开展“问诊式”服务,“一人一策”制定跟踪服务计划,促进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人才激励引航机制,积极推荐青年企业家按程序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的评选。目前,我市青年企业家近半数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9人获评“第八届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

“三大工程”凝共识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企业家创新创造,带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我市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开发“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开展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活动40余次,并组织青年企业家赴鲁宁监狱、济宁市廉政教育馆、济宁市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引导青年企业家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据了解,我市实施传承培养工程,赓续创业精神。开展“薪火相传”专项行动,建立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邀请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依托导师所在企业建立“青年企业家培育中心”,通过“传帮带”将创业精神、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传授给青年企业家。牛腾、牛飞、李娜、司传煜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的“二代”企业家快速成长,实现企业发展的平稳过渡与持续创新。以司传煜为例,近年来,年轻的他带领科研团队累计取得授权专利282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参与省市重点研发项目30余项,推动山东恒信集团有限公司从传统的基础化工企业,转型成为了以创新为引领的高端化工、清洁能源、新材料企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市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开展“民营企业家风采”“民营企业家记者见面会”等系列活动,宣传报道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与成功经验,累计宣传青年企业家200余人次,编发优秀典型案例19期,刊登专题报道53期。连续两年召开民营企业家记者见面会,围绕“青春结伴同行 共享共创共赢”“儒商新势力 青春创未来”等主题,讲述青年企业家以新时代儒商精神为引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青春奋斗故事。

“三项行动”掘潜力

为帮助青年企业家拓宽视野、链接资源,我市开展育英赋能行动,实施青年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今年以来,在浙江大学和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全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培训班2期,设置名师授课、问道企业、现场教学、同窗共研四部分内容,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赴行业巨头与企业高管互动交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义利兼顾的企业家精神,围绕儒商精神、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挑战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受益匪浅,将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到自己的企业,让企业理念和管理都更现代化。

为及时听取青年企业家意见建议,为他们成长成才、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环境,我市开展资源赋能行动,创新建立市级领导与青年企业家结对联系制度,秉持“精准匹配、高效结对”的原则,18名市级领导结对联系2025年优秀青年企业家人才库的100名青年企业家,开展政策宣传赋能、一线调研问需、闭环解决难题、资源整合对接等系列活动,实现领导专业优势与企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同时,常态化开展跨区域对话交流,精心策划产业沙龙、标杆企业参访等活动,与上海等多个经济发达城市青年企业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帮助青年企业家拓宽视野、对接资源。此外,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城市青年企业家的交流合作,建立起涵盖产学研协同、市场渠道共享的联动机制,有效打破地域发展壁垒。

与此同时,我市开展平台赋能行动,深化完善“商联商、商联校、商联所、商联才、商联政”的“五商五联”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的常态化对标机制,通过联合研发、产业链互补等方式推动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强化技术攻关,联合科研院所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针对区域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突破。“五商五联”工作机制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获评“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

2025-07-25 ——我市多措并举助力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8832.html 1 青春之城 活力济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