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第04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探索

■泗水县龙城初级中学 陈凡臣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强化学科实践”的要求,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实践”是对探究学习的强化,使深入推进学生探究学习成为实现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撑。

初中课堂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深刻转型,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把探究学习理解为“我问、我答、我行、我思”的学习活动。“我”,突出强调探究学习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首要的、基本的;“问”,意为问题性:探究学习始于问题(可以是学生提问,也可以是解决现有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展学习可以深入持久;“答”,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答案;“行”,也称为“笃行”,强调做、实践和坚持,是探究学习的外在表现;“思”,即数学地思考,包括数学素养核心要素及思考习惯等,是对解答问题过程的反思。

“我”是探究学习的根基。学习以“我”为基点展开,无“我”无探究。符合主体教学论思想:“相对于依赖性、被动性、模仿性、简单适应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学习任务的完成都依赖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

“问”“答”活动意味着问题驱动,引导探究。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落实教材的知识点,也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问题链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浅入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三会”“四能”目标落地。

“行”与“思”是探究学习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在易塑的青少年时期经历探究学习对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甚至是一生的性格有着重要意义,此阶段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行动及对行动的反思是形成经验乃至发展智慧的渠道。

“我问、我答、我行、我思”是一个统一协调的学习过程。在“我”的主导下,通过“问”“答”活动,养成相应的“行”“思”习惯;“问”“答”活动,离不开“行”“思”,探究学习活动最终成就“我”学习主体的发展。

初中课堂教学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导入、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技术赋能等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学习毅力、养成思考习惯、铸就学习性格,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型。

2025-07-2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8851.html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