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贾宝华 王夫泉
今年以来,邹城市将校园安全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从时间、空间、资源“三个维度”齐发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打造了具有邹城特色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全时段深耕,抓细抓实“安全教育课”。创新教育形式。将涵盖多项内容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融合到安全教育“1530”、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课讲历史故事、历史课析国际形势、道德与法治课谈责任担当,通过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强化精细管理。各学校组建由教师、安保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共同构成的课间巡查队伍,覆盖每个角落巡查,及时制止楼梯间追逐打闹、攀爬栏杆等危险行为。建立校园设施安全排查制度,每月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期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校内外联动,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营造浓厚氛围。在校园内张贴醒目的安全标语,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定期更新校园安全标语和宣传栏,打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课间循环播放安全小贴士,全方位提醒学生注意课间安全,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丰富活动内容。开展“安全主题手抄报大赛”“少年说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参观消防站、科技馆等,校社广泛联动,拓宽学生安全视野,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协同联动。设立“1+4+N” 护学岗304个,每天上下学时段,民警、学校领导、执勤教师、安保人员和志愿者共同执勤,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多方面整合资源,培优培强“安全保障力”。大力争取各级支持。政府层面,出台关于校园安全的政策指导和保障文件,设立校园安全专项资金,用于更新高清监控摄像头、升级一键报警系统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科学老师开展 “生活中的安全科学” 教育,体育老师开展 “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 教育等方面,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拓展校内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效做好实战演练。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反恐防暴等演练。演练前科学制定方案,演练中规范操作流程,演练后注重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演练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某校一次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后,发现部分学生在避险过程中存在慌乱、躲避位置不正确等问题,学校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在下次演练中,学生的表现明显改善,应急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