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第01版:

向“新”而行 向“绿”而兴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

运河的波光里藏着千年古韵,发展浪潮中涌动着创新活力。面对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济宁市聚焦产业结构升级,在多领域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华丽蜕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低空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其硬核科技实力,构建起涵盖无人机作战单元配套制造基地、创新研发中心、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中心的全产业链创新基地。龙翼航空业务中心负责人郑怡培表示,新基地建成后,年产能将实现跨越式增长,可生产工业级无人机2万架等,覆盖高层消防、物资运输等12个应用领域。目前该企业产品在全国工业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达50%,灭火弹产品市场份额达75%以上。

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澎湃动能,高新技术企业则为科技创新搭建实践舞台,让智慧火花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核力量。我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聚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稳定保持在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3%,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增长12.3%。

如今,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驱动流程革新、效能跃升,为发展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易运盈(山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坚持“平台+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技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出海解决方案。易运盈平台助力500余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成为“山东外贸优品库”指定运营服务商。1至5月,我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1.4%;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3.8%。

我市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强市建设向纵深发展。今年1月,济宁成功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试验区建设为牵引,着力实施能源电子“聚能”、低空经济“跃升”等数字产业化九大工程,开展“项目培育、企业进阶、产业倍增”三大行动,着力构建“项目—企业—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纺织、造纸、橡胶、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首届山东省机器人大会在济宁举办,落地了以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了珞石机器人、晶导微电子等一批新一代数字经济骨干企业。

当绿色能源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济宁这座工业大市正在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拓展出新的增长极。上半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稳步提升。

位于邹城工业园区的山东恒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减少20万吨碳排放,一块煤炭经过38道工序“裂变”成60多种高端产品。总经理司传煜表示,公司通过DMTE技术将甲醇转化为乙醇,使每一克煤炭都绽放了5次价值,50万吨煤制乙醇项目每年可替代150万吨粮食发酵的乙醇,既避免“与民争粮”,又让甲醇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此外,高纯氢气、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都是煤炭裂变的成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煤基新材料技术,开展上百项技术改造,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转化出尼龙、航空煤油等上百种化工产品。

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立足全面绿色转型,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乘势而上,积极启动实施“能源转型”奋斗先锋行动,制定“12355+N”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高标准建成分布式光伏“广域协同调控”、国家大型光伏基地“能源绿色转型”、用户侧熔盐储能等9项示范工程,努力打造全省规模化“风光储输”能源绿色转型样板,为济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绿电”因子。

2025-08-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9334.html 1 向“新”而行 向“绿”而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