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轶铭1 朱晓艳2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沂蒙地区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探究将这一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堂,不仅是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为思政教育注入了生动的实例与直观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新时代的接力传承中,培育出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可靠接班人。
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一、小学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增加沂蒙精神相关内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沂蒙精神校本教材,以故事、绘本等形式呈现沂蒙精神的典型事例,如“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沂蒙精神融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中,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手工制作、绘画比赛、朗诵活动等,让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沂蒙精神的熏陶。二、中学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系统融入沂蒙精神的内容。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深入阐述沂蒙精神的内涵、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时,引入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发沂蒙精神主题的选修课程,如“沂蒙革命历史研究”“沂蒙精神与当代社会”等,满足学生对沂蒙精神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沂蒙精神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方法。一、案例教学法。收集整理沂蒙精神的典型案例,如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役故事、和平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事迹等,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和价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水乳交融”的精神时,可以引入“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二、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创设与沂蒙精神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通过播放沂蒙革命历史纪录片、展示革命遗址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沂蒙地区的革命历史。开发沂蒙精神主题的虚拟现实教学项目,设立相关主题教学馆,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战争年代,与革命先辈进行“对话”,加深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三、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与沂蒙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将沂蒙精神中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孤寡老人、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以沂蒙精神为主题,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了解沂蒙精神对于当地发展的影响。
(作者单位:1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共微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