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第02版:

杨静斋:

倾力救战友 血战护家园

杨静斋(1888—1942.9),名修稳(又名修隐),字安亭,号静斋,梁山县杨堤口村(今属小安山镇)人。七岁入学,先后在本村小学、东平县立高级小学就读。191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学习法律。

毕业后,在山东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后在安丘、束鹿、阳谷等地任承审员。任职期间,刚正不阿,秉公办事。1928年,在阳谷县任职期间,旧军阀驻地官兵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他以民众利益为重,挺身而出,进行斡旋。后因不满军阀政府统治,愤然辞职回乡。东平县县长刘隆震强取豪夺,鱼肉百姓。杨静斋嫉恶如仇,发动地方有识之士,赴省告状,终将刘隆震赶出东平。范学铭继任东平县县长后,接受贿赂,默许“官钱局”滥印纸币,搜刮民脂民膏。他带病写诉状,由郭复先等上告到督办公署,迫使当局解散“官钱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平县长孙永汉携财潜逃,城里一片混乱。教育局长(国民党员)耿仁山趁机发展个人势力。他立即联络当地各界爱国志士,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春,耿仁山为镇压抗日进步力量,策动国民党东平县长姚孟源,将从事地下抗日活动的王伯谋、田怀仙逮捕,企图杀害。杨静斋闻讯,立即同郭复先等人组织力量进行营救,使王、田获释。1939年3月,八路军东进支队挺进鲁西后,他与杨勇密切配合,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同年6月,中共寿(张)、阳(谷)、东(平)3县边区县委建立后,决定筹枪、筹款,组建独立营。他带头并动员开明士绅捐枪、捐款,支持抗日战争。经其努力,共筹集枪100余支。同时,积极协助县委建设区、乡政权,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发动各界知识青年抗日救国。11月,共产党员刘星、陈伯衡率领十支队挺进梯队,由冠县转战至戴庙一带,他积极动员东平县七、八、九区地方武装,加入抗日正规武装部队。1940年4月15日,冀鲁豫边区鲁西行政主任公署在戴庙成立,他被选为行署委员。提出治理东平湖倡议,得到鲁西行署支持。组织群众苦战5个月,修筑堤防,使多年受灾的5万余湖区群众有地可种。1942年,侵华日军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华北解放区进行“扫荡”和“蚕食”。同年9月,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对濮、范、观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他在濮县城北杏子铺被包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54岁。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25-08-14 杨静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9962.html 1 倾力救战友 血战护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