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7日
第01版:

小钢板“转”活大产业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郭甜甜

2016年8月,随着济宁市金属制品产业蓬勃发展的号角吹响,一座现代化工厂在济宁经开区破土动工。两年后的2018年3月,专注于高品质镀锌带钢生产的济宁恒大复合板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投产以来,恒大板材产能稳步提升,2018年至2024年实际年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本地市场占有率达80%,型钢市场占有率20%。2024年1月,研发团队成功推出新型高锌高强镀锌带钢产品,该产品耐腐蚀性与机械性能更优,质量稳定性显著提升,附加值大幅增加,可满足光伏材料、C/Z型钢建筑材料等高端需求。依托这一技术突破,企业产能同比增长20%,2024年纳税额突破450万元,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谈及建厂初衷,济宁恒大复合板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刚华坦言:“当年我们敏锐察觉到,随着本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上游优质镀锌带钢的供给出现了明显缺口,特别是本地的制管企业,长期被原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企、供应不稳定等问题所困扰,便下定决心要成为本地产业集群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这份精准填补产业链关键空白的战略眼光,也为本地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筑牢了新的支撑点。

走进恒大板材的厂房,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数据流在屏幕上实时跳动,生动诠释着“创新驱动,引领智造新高度”的理念。

“从工艺突破到技术革新,再到管理升级,我们始终以创新为引擎。”马刚华介绍,在工艺上,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不断优化镀锌参数,使产品锌层均匀性、表面光洁度等关键指标跃居行业前列。在技术上,成功研发耐腐蚀性更强、适配特殊环境的高性能产品,不仅站稳传统建材市场,更打入汽车底盘、高端家电内胆等精密制造领域。在管理上,引入MES生产执行系统和智能检测设备,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既提高质量稳定性,又降低能耗,同时构建起覆盖生产全环节的安全环保双体系。如今的恒大板材,已成为集高效生产、绿色制造、智能管控于一体的现代化标杆工厂。

今年以来,恒大板材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2%,镀锌车间的630#、520#两条生产线在一季度保持满负荷运转,已接近设计产能上限,其中高锌高强型钢料订单占比同比增长26%,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的趋势愈发清晰。马刚华向记者透露,企业正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新增技术工人30名、研发人员10人,计划投入研发费用3600万元,“我们要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既强化质量优势,又丰富产品矩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

尤为关键的是,恒大板材采用产品直供本地制管企业的模式,为下游企业降本增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本地一家大型制管企业生产负责人马经理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从外地采购镀锌带钢,每吨运费多花60至120 元,而且运输周期长,遇雨雪天气还可能延误生产;现在从恒大板材进货,运费几乎可忽略,运输时间缩至几小时内,年均节约采购成本数百万元,产品质量也更可靠。”

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多元的规格供给,恒大板材不仅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满足了经开区及周边地区制管、建筑、家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对高端镀锌带钢的需求,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基础材料支柱”。企业接连斩获“济宁市行业领军企业”“济宁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济宁市民营企业100强”等称号。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马刚华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下一步企业将聚焦“强链”深化协作,自建高水平研发中心,重点开发定制化、高强度、高耐蚀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镀锌带钢产品,以满足下游产业升级需求,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水平。聚焦“智造”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标杆工厂建设,引入AI视觉质检、大数据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等前沿技术,全面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聚焦绿色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研发更清洁、低能耗的镀锌新工艺,积极探索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等绿能应用,争做济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025-08-1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122.html 1 小钢板“转”活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