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第01版:

“孟母三迁路”何以引来20万学子?

——邹城用文化深度融合破题研学同质化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董秀婷 丁雨婷

在古柏参天的孟府院落中,一群少年正屏息凝神,体验“丝网印刷家训”课程,墨香浸润着跨越千年的智慧。

邹城,这座深植儒家血脉的城市,以“重走孟母三迁路”为核心品牌,破解研学课程同质化难题,探索出“文化+教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团队400批次、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26%;研学满意度高达98%,课程复采率提升至67%。

机制破壁:攥指成拳激活一盘棋

“曾经,基地、资源和市场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现在教育部门严把基地认证关,文旅部门整合全域资源,专业机构负责市场化运营——三方协力,如同为研学引擎注入协同燃料。”邹城市文旅局局长高胜坦言,目前,这一融合机制成效显著,已培育挂牌32家省市县级研学基地,首期50名“研学指导师”培训班开班并成功获得研学指导师证书。

邹城市的“研学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大。与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6省市40家旅行机构成立研学联盟,山河旅游联合体在邹城市宣告成立。

“联盟成立后,能明显感受到来自华北地区的客源输送更畅通,政策互惠也为跨省研学协作提供了坚实平台。”联盟成员邹城市青年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潘志远告诉记者,山东新骅文旅、北京慧研学等专业力量的引入,更为市场开拓与课程精进增添了专业引擎。

场景扩容:五维矩阵承载多元体验

邹城市将目光投向研学场景的深度扩容,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体验矩阵,精心打造了五大主题基地。

“礼遇人文峄山”生态环境类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峄山风景区丰富的地理、人文资源,开发“跟着孟子登峄山,做博学青少年”课程体系。“感悟圣贤之道 争做儒风少年”历史文化类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孟府孟庙景区,打造访古迹、读孟子的深度文化体验。“寻找田园儒乡”职业体验类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大洪漫谷春耕、拓染、水培等资源,推出“相约田野、体验农趣”实践课程。“缅怀革命先烈”红色教育类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领略科技之光”科技创新类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山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如今,邹城市研学版图已突破单一历史维度,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兴趣学子的沉浸式体验需求。

课程突围:深挖IP拒绝“千课一面”

“重走了孟母三迁路,不仅领悟到母爱的深邃和伟大,更明白了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参加体验“丝网印刷家训”课程的学生姜政妍兴奋地说。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环境育人智慧,至今闪耀光芒。负责课程研发的邹鲁公司负责人陶俊峰介绍,“我们深掘独一无二的孟子、孟母文化富矿,开发了‘祭拜孟母’‘徒步三迁故址’等特色课程,构建了‘听、观、触、演、悟’立体体验链,为青少年打造了独特而有深度的研学之旅,避免了研学课程的同质化问题。”

邹城市以融合创新为突破,升级研学旅游新场景,针对不同学段需求,推出了“少年版”“亲子版”“国际版”等定制化路线,如“母亲节特别版”研学活动融入徒步挑战、家书撰写等实践环节,实现“一主题多维度”的深度表达。同时,强化文化IP原创性,创作《追孟之路》《夫子一梦》《流苏雪》等沉浸式剧目,将传统故事转化为可参与的现代教育场景,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感知文化厚度,在对话先贤中体悟思想深度,在躬身践学中提升精神高度。

人才筑基:破解短板培育专业力量

为破解人才短缺难题,邹城市深化产学研平台建设,围绕孟子思想、母教文化等核心资源,打造了“文化讲解+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孵化出的人才懂文化、能授课、擅管理,是研学品质的核心保障。”高胜表示。

在人才培育标准化方面,邹城市构建了标准化培训认证体系,与北京慧研学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指导师培训,首期完成50名中级指导师认证,课程涵盖研学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营销等模块。未来计划依托孟子故里文化IP优势,设立“孟子研学指导师培训基地”,吸引内蒙古、河北等省外学员参训,同步引入人社部《研学旅游指导证书》考核标准,构建“线上学习+线下实操+国际认证”的标准化培训体系,力争三年内培养持证导师超500人,形成覆盖华北、辐射全国的研学人才输出网络。

通过差异化课程研发、场景化体验设计、全域化资源整合,邹城市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研学品牌升级路径,让沉淀千年的儒家文化正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生动教育场景,在新时代研学实践中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与恒久魅力。

2025-08-29 ——邹城用文化深度融合破题研学同质化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964.html 1 “孟母三迁路”何以引来20万学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