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芹
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纪检监督是防范重特大事故、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监督链条长等特点,需要构建包含监督覆盖率、隐患整改率、责任追究到位率等核心指标的效能评估体系,从精准监督、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三个维度优化策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纪检监督质效。
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纪检监督效能的评估维度。监督介入的深度与广度。在监督覆盖面上,需评估纪检监督对“一通三防”、顶板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介入频次,以及对偏远采掘面、夜班作业等薄弱时段的监督覆盖率。在监督深度上,重点考察对安全制度执行的“穿透式”核查,如检查隐患排查记录时,不仅核对台账完整性,更需追溯隐患整改的现场验证记录,避免“纸上整改”。风险防控的实际成效。核心指标包括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率(需达到100%)、同类隐患重复出现率(应控制在5%以内)、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率等。此外,矿工安全意识提升度也应纳入评估,通过匿名问卷评测矿工对“安全红线”的认知程度,优质监督应使认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监督机制的运行质量,涵盖监督队伍专业结构、监督结果与干部考核的关联度、监督信息公开透明度等。
煤矿安全生产纪检监督效能的优化策略。构建“专业+专项”的精准监督模式,组建“纪检干部+安全工程师”的联合监督组,其中安全工程师负责技术层面识别,纪检干部聚焦责任落实。每季度开展“安全监督会诊”,对高风险区域进行“解剖式”监督。开发“智能+人工”的技术监督体系,搭建安全生产监督信息平台,需整合井下多维度实时数据,除视频监控与设备运行参数外,还要接入瓦斯浓度、风速、顶板压力等关键监测数据。当数据触发阈值时,系统即时生成包含隐患位置、风险等级、责任班组的预警信息,通过加密通道推送至纪检干部移动端,并同步显示历史同类隐患处置案例供参考,确保监督响应精准高效,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预警”的转变。完善“问责+激励”的闭环机制,实行“安全监督终身追责”,对退休或转岗干部,如发现其任职期间存在监督失职导致的安全隐患,仍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建立“安全监督积分制”,将监督发现重大隐患、推动系统性整改等行为量化为积分,与纪检干部评优晋升直接关联。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纪检监督效能,需打破“就安全论安全”的思维定式,将监督深度融入生产流程,实现“专业能力与监督需求匹配、技术手段与现场实际结合、问责力度与风险程度对等”。通过构建科学评估体系、补齐专业短板、创新监督机制,使纪检监督真正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守护神”,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鹿洼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