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通讯员 丁大庆 田媛
新学期脚步渐近,济宁市中小学已全面进入“开学倒计时”。为确保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连日来,我市锚定“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总体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筹备开学各项工作,确保师生顺利返校、教学快速入轨,让学子们在安全、温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迎接崭新的成长历程。
准备就绪 静待学生重返校园
秋季开学在即,我市各中小学迅速行动,立足校情,精准施策,全力做好开学准备工作,等待学子回归校园。
为确保每一名新生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熟悉环境,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心小学实施了“关爱引导、无缝衔接”行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图文并茂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南》,详尽解读学习准备、行为习惯、安全保障等家长关心事项,并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新生家长会等方式进行指导。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立足育人使命,率先启动了教师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特邀专业律师为全校教职工开展“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专题讲座。讲座聚焦中小学教育主要法律法规、常见法律问题、教师工作法律风险防范及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通过以案说法剖析校园法律风险,强化教师法律意识与规范执教能力,为教育活动筑牢法治根基。同时,学校以9月全市“安全教育月”为契机,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节点,精心策划“开学第一课”,同步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与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为新学期筑牢思想根基与安全屏障。
在济宁市实验初中,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职工对教学楼、功能室、体育馆等全面清洁消毒,并精心设计班级文化氛围,打造温馨明亮、富有育人气息的“软环境”。学科教研组提前进入状态,深入研讨教学规划、剖析教学难点,为新学期课堂教学高质量开展蓄足动能。
精准培训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新学期,我市坚持强教必先强师,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政策法规学习、师德宣讲、教师宣誓、选树师德模范等系列活动,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行动指南和价值追求。
为进一步锤炼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夯实基础管理能力,济宁市实验小学对新学期班主任进行了专题培训,聚焦学生路队管理开展专项培训,明确要求全体班主任严格保障路队安全、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并组织班主任上台进行路队常规实操展示,以直观示范强化培训实效。
为帮助255名新入职教师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尽快适应岗位、融入角色,任城区教体局精心组织了2025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培训聚焦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实战技能提升、校园安全保障、班级管理艺术等核心内容,为新教师注入“源头活水”。任城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区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刘辉说:“兴国必先强师,新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更是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将持续探索创新机制,全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新教师专业根基,提升综合育人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蓬勃新动能。”
提前谋划 筑牢新学期安全防线
为确保新学期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我市将全面筑牢校园内部防控体系,持续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治理效能。各级学校在开学前深入开展一次学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切实查找校园安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彻底整改;防范校车和交通安全事故,坚决整治“黑校车”和校车违法行为,畅通举报渠道,以“零容忍”来加大查处力度;排查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耐火材料、用电安全、消防疏散通道,严格落实消防设备、器材的维护保养要求,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畅通“生命通道”。
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我市各区县、各学校要保障学校门口缓冲区设置,加强学校门口防冲撞等设施配备,做好人员值班值守,落实好早到校学生管理,避免校门口发生事故;教育、公安部门配合抓好上放学时段“高峰勤务”机制,统筹发挥好“护学岗”作用,确保重点时段学校门口“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交通、交警等部门配合做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优化和维持工作,保障上放学时段校门口车辆顺利通行;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学校周边摊点摊贩、娱乐场所的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通过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多举措开展校园内外部安全隐患排查,在全市上下充分营造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全力护航“开学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