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鲍童 肖珊)今天上午,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济宁市2025年秋季“敬师礼”在济宁孔子学校举行。
9时10分,济宁孔子学校活动现场,活动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序幕。“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编钟古乐声中,学生正衣冠、敬亲师、拜先贤。随后,学生依次走到老师面前一一鞠躬献花,双手递上亲手书写的感恩卡,传递最真挚的敬意;老师们执笔回礼,把对学生成长的深切期许融入笔端。在复刻千年的传统仪式里,共同感悟尊师重教的厚重。
“我给老师写的是‘您夸我作文有星光,其实您才是照亮我的那颗最亮的星’,平时说不出口的感谢,写在卡上、行过礼,感觉特别踏实。”学生张熠桐说,“今后我会好好努力,一定不辜负老师!”
“以前是我讲给学生听,现在这种双向互动太暖心了。看着他们亲手写的贺卡,比任何礼物都珍贵。这让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看到他们学会了感恩。”济宁孔子学校语文教师何芮表示,“举办此类活动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进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次活动以“行拜师礼承古韵 怀敬师心续新风”为主题,旨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突出爱党爱国、尊师重教、勤学善思等优良传统,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全市默默耕耘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节日祝福。8日至10日期间,全市近千所中小学校将同步开展“敬师礼”活动。
据了解,济宁构建“以礼促教”模式,规范“敬师乐、笃学礼、和合乐、谢师礼、桃李乐、大同乐”六项核心流程,14个县市区学校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创新。目前,全市1000余所学校开发“敬师礼+”校本课,扎染、拓印、沥粉画、舞龙舞狮等非遗课程年均授课超3500课时,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超2500场次;经典诵读大赛连续举办13年,覆盖学生超58万人次,结合传统文化将“敬师”的内涵不断延伸,“尊师尚礼”已成为济宁独特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