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第03版:

喜事难喜的困局

刘承朝

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中标志性的喜事,莫过于结婚了。但这桩大喜事,多与一个词紧密相连,那就是“啃老”。

买房、安家,更像一道无形的门槛。婚礼的排场、新房的钥匙、新车的启用,其背后常是父母半生积蓄的骤然缩水,以及默默扛起的沉重债务。无论是大城市动辄数百万的婚育成本,还是小城市几十万的刚性支出,都远远超出了新婚者的积累能力。

于是,上一代的财富转移,成了下一代完成“人生大事”的基础和保障。这几乎成了一种普遍而无奈的模式:没有父母的经济托举,象征着成家立业、安身立命的喜事,对多数年轻人而言,便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这幅看似圆满的图景之外,存在着一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那些没有“靠山”的年轻事主,他们没有来自父辈的“启动资金”,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在大城市,他们可能是穿梭于楼宇间的外卖骑手,流水线上重复作业的工人,或是深夜格子间里亮着屏幕的职员。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身心疲惫,而高昂的房租、生活品开销和可能的债务,使存钱成了难以企及的目标。在机会更少的小县城,即使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有限的就业机会和同样不高的收入,也让“积蓄”二字显得苍白。

对于这些年轻人,工作、短暂的休息、再工作——“铁人三项”式的生活才是日常的主旋律。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或者筹划一场像样的婚礼,显得遥远和不切实际。在他们的生活轨迹里,“喜事”仿佛被擦除,日历上缺少那些值得庆贺、值得亲友相聚的红色标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被高墙隔开的两个世界:一边是依赖代际支持,得以按社会时钟完成喜事的群体;另一边,则是被排除在这套规则之外,连基本的欢庆时刻都成为一种奢侈的群体。

结婚率跌至谷底,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个体在现实高墙之下无奈止步的无声叹息。他们的艰难,他们的沉默,以及他们生活中那份长久缺席的喜事,同样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这并非个体的失败,而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面对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携起手来帮他们破局。

2025-09-13 刘承朝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869.html 1 喜事难喜的困局 /enpproperty-->